静默宏村

知远网

2023-10-10文/邹凤岭散文

如酥的雨停了,阳光射下云层,洒满山林。去宏村,小车奔驰在江南大地,眼前一抹青绿,空气里飘出泥土的芳香。

车过风动,路边树叶微微沙响,略过耳旁。"到了,到了!"长途奔波的期待,小孙子的喜悦,打破了宁静,宏村立前方。一排排色彩各异的轿车,静伏于村前广场。一拨拨游人,千里之外纷至沓来。古老村落,坐落于皖南黄山西南麓,迎接八方游客。

我随长长的队伍,蜿蜒在宏村前的大道上。移动脚步,一汪荷池跃入眼帘。"彼泽之陂,有蒲与荷。"清清水岸,绿树与荷花交相辉映。春荷婵媛,风光旖旎。"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。"静静的水面,长满青嫩的荷叶。晨光映照,荷上雾珠晶莹剔透,青翠欲滴。走过春到夏,正是荷花绽放时。花白花红,莲蓬层叠,出淤泥而不染。

漫步水岸,绿树成荫,日月南湖,风光尽美。一条石拱桥,连着一条青石铺成的水浜路,穿过南湖中央,通向村庄。古村落,枕雷岗,面南湖,山水明秀,盛誉"中国画里的乡村".一路行走,一路荷香。年长的画师,年轻的后生,举目凝视,画景写生。明镜般的水面,青青的荷,野鸭游弋,时有鱼儿跃出水面,荡起湖面圈圈的涟漪。湖对岸,白墙灰瓦的建筑,错落有致。"远山青岱墨渲染,雨雾烟萦小桥东。夹岸青瓦覆白墙,帆船点点映碧影。"湖光山色,水墨古村庄,画落在面前。

南湖北岸,落座南湖书院,明末建筑傍水而立。跨入书院的大门,志道堂、文昌阁、启蒙阁、会文阁、望湖楼和祗园,书香犹存。静下心,仿佛能听见朗朗读书声;静静的湖面,能见伏案夜读的灯火。步出书院,回望由清代大书法家、翰林侍讲梁同书(1723—1815年)题书的"以文家塾"匾额,高高悬挂于书院正门之上。古建筑书院与教书育人,构成完美艺术整体,蕴藏广博深邃的儒雅文化底蕴。

静卧三尺巷,交错延伸曲幽长。祗园的竹,微风轻柔瘦弱的枝叶,如同湖面微微的浪潮,又悄无声息融入了湖水。轻柔的竹海潮声,荡漾起了我在小巷观澜的心境。绕过了青竹园,进入一条长长的老巷,九曲十弯的水圳"牛肠",溪流不息。迎水而上,摩挲衣裳而过的游人,进进出出幽深老巷的民居。同行者感叹:"这老巷与水圳,记载着脚下巴掌大小青石的久远,还有那被磨得像镜面一样黝黑发光的地面,承载着宏村岁月沧桑。"

老巷伴水圳,一直连接到了村中央,"月沼"海子,依傍泉眼挖掘而建,水声沥沥。宏村人钟爱泉水,绿水青山,环境优美,舒适宜居近千年。护着一眼甜水的月沼,清泉涌动,带给村庄无限的生机。围着月沼而建成的村庄,至今完好保存着140余幢明清建筑物,传承古老技艺的精髓。

天渐晚,夜色笼罩大地,乡村一片沉寂。窄小的老巷,游人渐渐散去,零星的路灯,蒙蒙的光亮。唯有那无数个红灯笼,与明月映辉,更见江南村落的幽静。夜宿宏村,走进一家驿站。上坡的小道,汩汩的水流,弯曲的走廊,古朴的老屋。所有的家具都是木制的,微微散出原木的清香。一束光亮从头上照下来,天花板上的灯,也是灯笼的。落坐间,正欣赏木雕的座椅,姑娘送来一盘时鲜水果,还有那黄山雨前茶。轻柔的问候,轻盈的步子,回眸的笑脸,伴着茶叶盛开杯中升腾的热气,满屋温馨。这宏村,山美、水美,人更美。

明月升起,灯火闪烁。置身宏村,如入仙境。穿越岁月风尘的古村,似沉静的哲人、禅定的人师,不卑不亢。时代变迁,韶华70年,古村落焕发出了生命活力。静默宏村,千年风姿,叙说万代风情。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