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次回老家,杂货间里又多了几样物件,这里是父母处理杂物的地方,说是处理,其实就是整齐地堆放在一起,里面有:一摞又一摞泛黄的旧书报、年久失修的旧家电,被时代"淘汰"的家居用品……每次我想找个收旧货的人把它们清理走,父亲都会说:说不准哪天会用得上。于是杂货间里的东西越来越多,剩余空间也越来越小。父母一辈人特别有物质匮乏感,时代给他们留下的"后遗症",就是囤了几十年的东西,生活中从无到有,所以会倍加珍惜,一些废弃的东西从来舍不得扔掉。
小时候,我们也会囤一些玩具、零食之类的,虽不值钱,但一个个都视为珍宝,时不时就拿出来摆弄一番,因为里面有大人们看不见的美妙天地。再后来,囤的东西也随着爱好转移而发生变化,比如囤书、囤磁带、囤球拍……囤货一直在扩大中。渐渐的,囤的东西不再局限于物质,无形中"加"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东西:避免不了的社交圈子,各种各样的情绪,无休止的物欲追求……三年疫情,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,无数人的心头为之一松,但有一点人们还没有放弃,那就是"囤货":从口罩、药品到抗原、黄桃罐头、电解质水,都整整齐齐地码放在每家每户的储物架上。现在想来,一定程度上大家囤的不是"药",其实是一种享受物资充盈的"安全感".
前半生我们总习惯于不停地做"加法",不断地学习,接受新事物,交到新朋友,通过所接触到的一切逐渐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。有一天,当生活中的"加法"越来越多,物欲过剩给我们带来了累赘、混乱和疲惫时,才发现自身价值已经离精神追求越来越远了。很多时候,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,而真正需要的其实很少。有一朋友,生活过得很简单,大多时间都是单位和家两点一线,闲暇之余约上三两好友散散步、喝喝茶、聊聊天、旅旅游,最难能可贵的是面对一切都拥有淡定从容的心态,不悲不喜、不骄不躁。我挺羡慕这种状态,人到中年,经历了一路奔跑和生活的沉淀,是时候需要给生活做一些减法了。减去一些无用的物品和信息、无聊的圈子和社交、无畏的情绪和欲望;减少对别人的依靠和期待,摘下那些不属于你的标签,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值得的人和热爱的事上。
曾经,我们总是渴望看遍世间繁华,拥有更多,但慢慢你会发现,自己越来越向往简简单单的生活。作家林清玄说:"生命若减到极简,一只蝴蝶就能找到无限的花园,一棵树里就有美丽的江山,一朵云就是无垠的天空……"学会给自己做减法,人生将会走得更加的轻松和从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