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家园西河湾

知远网

2024-04-14文/李学良情感

在黄河干流上,有一个极其普通的河湾,因位于新安县著名的狂澜渡口的西边,所以得名西河湾。西河湾的深处居住着20多户人家,形成一个村子,这村又叫西村。

30多年前,小浪底水库还未建设,黄河新安段还是原生的黄河,当我和伙伴们沿着黄河岸边徒步游玩时,一看到西河湾,就立刻被她那恬静闲适的气息所吸引。

村边是河,河边是村,仿佛黄河一不小心就会打湿村子。此处的黄河水,不像西边八里胡同处那样狂奔,也不像东边狂澜渡口处那样咆哮,而是水面宽阔、缓缓流动的样子。几只木船并排在岸边微微晃动,无数白色的水鸟在河面上盘旋鸣叫。河湾深处的村舍,青砖黛瓦,袅袅炊烟,好像是画家随意勾描出的图画。

在西河湾的东边,那是一片质感极为细腻的泥地,远看柔若水浆,用脚踏上去方知坚如磐石,同伴惊喜说,我知道黄土地是怎样形成的了,多少年后,这里一定是一块肥沃的良田。同伴的预言没有实现。有一天,一群工艺大师来到这里,看见这片细腻的黄河澄泥时,如获至宝,他们用点泥成金的手,把眼前这片黄河澄泥,制成了包含无数文化元素的黄河澄泥砚。

村头河边的石头上,有几位老者正在拉家常,我们过去和他们攀谈,方知这个村子背靠青要山,面向滚滚黄河水,村里的耕地极少。村民为了谋生,就利用当地的资源炼硫黄,烧瓷器。每年秋冬时节,他们会驾着自家的小船,把当地的硫黄、瓷器等产品运到黄河对岸的山西南部,从那里再运回生活所需的粮食和棉花等产品。西村人就这样依托黄河过着平淡而又充实的生活。

当西村人闲暇的时候,黄河边就热闹起来。附近几个村子里的人,都会聚集到这里,举行游泳、水秋千、水葫芦比赛。从十几岁的娃娃到四五十岁的壮年人,他们跳进水里,在激流中在浪花里轻松渡过黄河。我有一位家在黄河边的同事,小时候就参加过这样的活动,我问他横渡黄河时怕不怕,他自信地笑道:“黄河岸边的孩子,如果12岁时还不敢横渡黄河,那他就不配被称为黄河少年!”

水秋千是一项水上娱乐活动,就是把两条木船并排停放在黄河岸边,两船的桅杆上固定一根横木,系上绳子就成了水秋千。黄河岸边的年轻人争相在秋千上游荡,当秋千上升到最高位置时,纵身跳入滔滔的黄河中,再安全地游回岸上。这样的水上游戏,不仅年轻的小伙子敢玩,胆大的姑娘也敢上去一显身手。黄河人家不屈不挠、坚强勇敢的性格就是这样形成的。

水葫芦是适合老年人和水性不好的人玩耍,他们腰上挂几个葫芦,照样可以在黄河里激流勇进浪遏飞舟。解放战争时期,黄河岸边的木船都被国民党收走或焚烧,陈赓八万大军就是靠水葫芦横渡黄河挺进豫西的。据陈赓将军回忆当时没有那么多葫芦,就用油布缝成大大小小的葫芦包,充上气,小的挂在战士们的腰间,大的油布包上架上机枪,战士们就这样势不可挡,直奔南岸,解放豫西。

如今的西河湾已被小浪底水库所淹没,十二亿年前,沧海变成的桑田,如今又回归成一片汪洋。坐在水岸边,我仍怀念当年黄河上的那个西河湾,怀念西河湾里的黄河人家。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