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时,我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,在当时并不富裕的农村,煮一锅番薯汤,全家二十几个人围坐在二桌,就足以美味地吃上一顿。在那个年代,番薯是我们全家生存的力量和希望。
番薯是土命的,它的一生都紧贴着土地,紧贴土地是它生命成长的最好方式。番薯没有艳丽的花朵,只有一朵朵不起眼的粉红色的小花,也没有高悬的果实,而是始终以一种谦卑的姿态,躲藏在泥土里。栽植季节一到,母亲便在村庄山头的旱地上种上番薯。别看番薯藤蔓低贱,生长肆意,却浑身都是宝,其叶是上好的蔬菜,清炒番薯叶是当时的美味佳肴。于是,番薯叶成了当年爸爸下酒的"必备菜".那时到了秋天,家家户户都开挖番薯,家乡的人们便挑选那些完好无损且较大的番薯,用草木灰贮藏起来过冬。那时的寒冬,母亲经常煮"番薯汤"给全家人充饥,母亲从收藏的番薯堆里小心翼翼地取出番薯,拿出来用水清洗完毕,接着将番薯切成片状,母亲说,切片是为了使番薯的甜味分解岀汤,且容易煮熟。番薯在锅内翻滚,锅里热气腾腾。不一会,番薯汤出锅,观其色,闻其味,垂涎欲滴,入口香甜美味。每当此时,我和弟弟妺妺总是争着抢吃那鲜红色(有些番薯颜色特别红)的番薯。小时候经常端着一碗番薯汤与村里的小孩比颜色、比甜味,那情景至今历历在目,而番薯汤的滋味依然记忆犹新。
及至我参加工作之后,每归故里,母亲总要到地里挖回那又大又红的番薯,接着就开始生火煮番薯汤。不同的是,番薯汤的味道要比儿时的更鲜美了。原来,母亲在番薯汤里配上精盐、香油、食醋、味精、生姜、葱花等调料,出锅时已是清香扑鼻,足以和任何山珍海味比美。其实,那不仅是番薯的香味熏陶了我,更是故乡的味道熏陶了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