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亲戚

知远网

2023-09-12文/黄权昌情感

那是冬至前夕的周末。

室外夜色如墨,空气凝重,冷飕飕的。

熟悉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。我迅速拿起手机一看,来电显示"蒙福龙",顿时脑海里闪过"似曾相识"的概念,但又稍纵即逝,有断片的感觉。一看时间,深夜十点过二十分了。心想,这么晚了,打电话会有什么事情呢?

接听,"你好,福龙!"话音未落,电话里就传来:"你明天下午来我家吃晚饭,确定喽!"对方一口布依口音,语气有些没商量的余地,听出酒意正浓。

"我明天全天有会议,到时再说嘛。"不好怎么拒绝。

"不行!我约了支书,你再约几个朋友来,我煮饭等你们!"

"支书是哪个?"

"岑文专。"

一听支书的名字,我便想起"蒙福龙"是谁了——原来是我们单位帮扶点弼佑镇秧兵村的易地扶贫搬迁户,住在易地扶贫搬迁居住区高洛街道龙界社区。他长期在广东打工,今年易地扶贫搬迁才回来的。我在走访帮扶对象时,有两次同桌餐叙,留下了联系方式。

他中等个子,人很忠厚,热情,说话温和客气。

我理解他的心情,做客容易请客难,就附和着答应了。退一步说,万一明天情况有变的话,及时电话告诉他也不迟。

次日,参加完公务活动后,推掉了亲戚的邀请,买上礼品,约了几个朋友前往蒙福龙家。

走进蒙福龙家,他正在厨房忙得不亦乐乎。刚打工回来的妻子侬氏呆热情地招呼我们。室内干净整洁,物件摆放有序,很温馨。在进门右边墙壁上的帮扶信息牌上看到,他家是2019年的脱贫户,2015年识别进入建档的。

一段时间以来,亦工作或生活,耳际边不乏听到"太忙了""今天又去走了某某亲戚"……

其实,这个"亲戚",从最初的无亲无故慢慢演变成了真亲实戚。正应了那句俗话,人不走不亲。自从有了帮扶对象后,彼此间由初识相见,我来你往,就逐渐亲近起来,犹如左邻右舍。

人非草木,孰能无情?朋友不怕多,冤家怕一个。现交朋友都要交,还何况有这么一个机会,认识了这么多老乡。况且,这些老乡也没把我们当外人,于是乎大家都自愿接受了,自觉的把他们当朋友,像走亲戚一样往来。

一会儿,主人安桌摆菜,邀请入席。看不出,蒙福龙还做得一手好菜,热气腾腾,香喷喷的。村支书、男女主人和前来的亲朋好友,12人,坐了满满一桌。

席间,我们话语飞扬。有的吹起嘞浪,优柔旋转的音律让碗里的米酒更加香甜,大家会意地笑起来,开心的笑起来了。

嘞浪声息,二胡音又起。朋友们以二胡作伴奏,唱起了布依族情歌。一时间,屋内嘞浪声、二胡音余音绕梁,歌声充满了每个角落,犹如正在举办一场家庭音乐晚会,在座的脸上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。

共进一次连心餐,吃出一顿文化宴。这次走亲,我们走进了彼此的内心,增进了友情,我切肤感到了搬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感恩。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