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镇印象

知远网

2023-10-03文/冯清利随笔

乌镇,来过,便不曾离开!

流水江南,烟笼人家。晚11时许,我与爱人回到了西栅普济桥边的客栈。窗外雨声滴答,我们走进烟雨中,感受着天赐的温柔与安静。

江南水乡的美,从摇橹船开始。到乌镇,我们七八个人一组、穿上蓝印花布做外罩的救生衣去乘船。船在窄窄的河道中前行,一幅古朴、淡雅、怡然的诗意水墨画便徐徐展开,依水而筑的民居,风格迥异的拱桥,杨柳依依的廊棚……我新奇地打量着窗外的一切,欣赏着这水墨般的画。

到江南坐船,圆学习《社戏》时埋下的一个梦。寻梦的不仅是“户户亲河闻橹唱,家家枕水望桥横”,还有“撑着油纸伞,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……”在长街上走着,一侧身便会看到一条深深的巷子,“行来李巷连陶巷,到处旗亭复井亭”。细雨中,花岗岩长条石铺成的路面湿漉漉的,泛着亮光。两侧的青砖小瓦马头墙,高耸、对峙着,过往人的头上只剩一线天。在岁月风雨的侵蚀下,墙体或白,或灰黑,或暗绿。

乌镇因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,河流纵横交织,京杭大运河依镇流过而成为水乡;因春秋时期位于吴越边境,吴国曾在此屯兵以防越国而有了西栅和东栅;因公元872年《索靖明王庙碑》首次出现“乌镇”这个名字而历史悠长;因备受文人青睐而文运永昌。

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,留下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”名句的李绅,著有《田园四时杂兴》的范成大,中国第一部诗歌散文选集《文选》的编纂者萧统都曾在这里读书多年。这里更是中国文学巨匠茅盾先生的故乡。

茅盾故居内人头攒动,13岁之前茅盾就生活在这里。东邻立志书院两侧的楹联“先立乎其大,有志者竟成”,对少年茅盾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。据记载,在童生会考中,12岁的茅盾在《试论富国强兵之道》一文中,写下了“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”的志向。此后几十年,茅盾奋斗不止,留下了38卷文集,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、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。

坐在返程大巴上,我意犹未尽。乌镇,不来梦在,来了梦还在……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