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虹藏不见,腊味飘香,岁时小雪,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美妙的诗词华章,典雅生动,历久弥新……
小雪,是一首浪漫典雅的风景诗。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,在我国北方和中原地区开始天降初雪。元代吴澄所撰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道:“雨下而为寒气所薄,故凝而为雪。小者未盛之辞。”明代王象晋编纂的《二如亭群芳谱》云:“小雪气寒而将雪矣,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。”白净的雪花,触感柔软,让人心生爱怜。小雪之灵动引发历代文人骚客的审美共鸣,小雪节令吟诗作文,是古人的风雅。唐代诗人李白“应是天仙狂醉,乱把白云揉碎”的天马行空,令人拍案惊奇;徐敞“迎冬小雪至,应节晚虹藏”的浪漫歌咏,写实了小雪节气的自然现象;宋人黄庭坚“满城楼观玉阑干,小雪晴时不共寒”的场景带入,让人身临其境……南朝宋刘义庆的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中,记载了一段风雅掌故:太傅谢安见小雪因风而起,雅兴大发,问子侄辈:“此物何物可比之?”侄儿谢郎答:“撒盐空中差可拟。”谢安摇头。侄女谢道韫对曰:“未若柳絮因风起。”谢安激赏。才华出众的谢道韫这句诗道出了雪的轻盈、灵性和稍纵即逝的凄美,后代文人以“谢家兴”喻咏雪之雅兴,以“谢女”喻才女。刘禹锡《柳絮》诗云“萦回谢女题诗笔,点缀陶公漉酒巾”,亦提及“谢女咏雪”的风雅。
小雪,是一盏清香甘醇的岁时酒。诗意栖居的古人,春节饮屠苏酒,端午节饮雄黄酒,立夏饮青梅酒,重阳饮桂花酒,白露饮白露酒,岁时小雪自有饮“小雪酒”的风俗。《道光武康县志》记载:“小雪酿酒,为小雪酒,又名十月白。”小雪是最好的酿酒时节,浙江长兴地区,人们至今仍有小雪日酿“小雪酒”、饮上年“小雪酒”的习俗。小雪是一年中似冬非冬的闲暇时光,故有“独试新炉自煮茶”“寂寥小雪闲中过”的恬淡心境。白居易有诗《问刘十九》: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”诗人有新酿的漂着“绿蚁”般微沫的酒,相伴着“小火炉”,在冬雪欲来的夜晚是何等温暖,邀请诗友雅集又是多么惬意。宋人晏殊岁时赏雪,留下“向晓雪花呈瑞,飞遍玉城瑶砌……今朝有酒今朝醉。遮莫更长无睡”的词章,表达一种在得失面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。
小雪,是一缕寄托乡愁的腊味香。小雪时节,气温下行,空气干燥,“冬腊风腌,蓄以御冬”,民间有腌晒腊肉的习俗。南方以猪肉居多,北方以牛羊肉为主。古往今来,地无分南北,年无分老幼,皆好腊味。苏辙除夕过鄱阳湖,突遇大风雪,被困船上,饮食匮乏,感伤道:“孤舟四邻断,余食数升糗。寒齑仅盈盎,腊肉不满豆。”南宋诗人王迈《腊肉》诗里赞曰“霜蹄削玉慰馋涎”,杨万里的诗句“老夫畏热饭不能,先生馈肉香倾城”一句,以腊肉之香比佳人之美。腊肉的腌制历史可谓久远,《易经·噬嗑篇释文》记载,“晞于阳而炀于火,曰腊肉”,透露了制作腊肉必不可少的流程:日晒、火烤。宋人陈元靓编《事林广记》中,记述更加详尽:“每一斤用盐一两,擦淹三五宿许。再酒浸,入醋同淹,又约三两宿许,悬干。”美味腊肉曾是古代敬师之礼物,《论语·述而》记载:“子曰:自行束脩以上,吾未尝无诲焉。”“束脩”就是十条腊肉,孔子说:“对于奉上十条腊肉作为见面礼的学生,我从没有不给予教诲的。”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腊肉,是风的味道、阳光的味道、时光的味道、乡愁的味道……
小雪,是一盘清香滑嫩的糍粑糕。小雪时节吃糍粑,是我国南北各地民间的传统习俗。《周礼·天官·笾人》中有“羞笾之食,糗饵、粉餈”的记述。东汉郑玄注曰:“此二物皆粉稻米、黍米所为也。合蒸曰饵,饼之曰餈。”“餈”同“糍”。显然,“粉餈”就是一种用糯米或黍米蒸制,并“捣合”而成饼状的食品,是糍粑的第一代产品。宋代孟元老著《东京梦华录》记曰:“冬月虽大风雪阴雨,亦有夜市……糍糕、团子、盐豉汤之类。”说明糍粑、汤圆等糯米制品,自宋代已成为夜市的风味小吃了。新打的糍粑,闻着清香,摸着柔软,吃着滑嫩。糍粑吃法各地却又不同,四川一些地方,在糍粑中加入桂花捣制成月桂糍粑。广东客家地区,用糍粑配上炒米、花生、芝麻、黄糖蘸着吃。河南信阳,用糍粑包上豆馅炸着吃。湖南一些地方,用月桂叶包糍粑烤着吃……
无论是寄情风物的岁月感动,还是勘破人生、纵酒放歌的豁达豪迈,抑或是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喜悦欢愉,小雪时节,诗意、哲理、激情皆澎湃其间,虽物换星移,依然能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薪火相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