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往外婆家的路

知远网

2024-07-16文/邱俊霖情感

小时候,由于父母都在外地打工,于是,我便寄宿在外婆家。

外婆家在当地的一个小村子里,这个村子与县城的距离大约十几公里,看似不长,但在当时,却显得很遥远。那时,从县城到外婆家里的路,是一条乡间小道,一条纯粹的泥路。

有些路面,泥土被踏得久了,颇显坚硬,但却并不平直,还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土坑。有的坑实在太大,人们便用沙子和小石块进行回填,尽管如此,走起路来仍需小心翼翼,颇为费力。

乡里的圩市是人们平日里最常去的热闹场所,圩市上能够买到的大都是些土特产,小卖部里也只有一些日常用品和简单的零食。因此,人们的物质生活并不丰裕。对于孩子来说,县城是富有吸引力的,因为县城是个大世界,那里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好物和各式各样的零食,所以进城也成了一件很隆重的事情。

但是,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,十几公里的乡间小路,加上路况不佳,想进一趟县城并不容易。当时乡里有一辆进县城的班车,上午跑一趟,下午跑一趟,如果想坐班车,最重要的便是守好点,如果误了时间,便赶不上了。

而车子在泥土裹挟着沙石的路面上行驶,也让人们的乘车体验十分不佳,整个车厢的人都跟随着班车行路的节奏前前后后、上上下下地摇晃着。此外,在那条坑坑洼洼的小路上,会车也是个大难题,往往其中一辆必须倒车让行,双方才能正常通过。

而从我记事开始,最早一次乘坐班车是一个下雨的午后,外婆带着我从城里回村。土路湿滑,填坑的沙石也被雨水冲刷开了,班车的车轮一不小心陷进了一个大土坑中。全车的男乘客被迫下车,帮着推车,但是车轮还是怎么转也转不动。后来女乘客也加入到了推车阵容中,奈何车轮陷得太深,实在转不出来。

于是,外婆只好连绑带抱地将我搂在身前,用油纸袋挡着雨水,跟着乘客大部队步行回家。行到离家3公里外的小池塘旁时,见到了着急的外公和舅舅。原来,他们见我和外婆过了点还没到家,心里担忧,便顺着泥路出来找我们。当我们到家时,雨停了,即将消散的乌云间,甚至有几颗闪耀着的星星。据说那辆陷在土坑里的班车,直到第二天才被拖拉机拉出来。

其实,步行进城在当时并不是一件稀奇事,村子里有些庄稼人,习惯天未亮时担着满箩筐的蔬菜,步行进城摆摊叫卖。不过回来时,也大都是坐班车,毕竟来回二十多公里的山路,实在累人。

后来,外公买了一辆老式自行车,于是,交通工具对他进城的制约相对小了不少。天气好的时候,他会用单车载上我,进县城玩一圈。不过每回总得赶在天黑之前回家,因为乡下路黑,单车没有车灯,在坑坑洼洼的路上夜行是很危险的事情。

当我到了上学的年龄,父母回到老家,在县城租房做小买卖,于是我也跟着父母去了县城。但每逢放假,母亲便会带着我去外婆家。这么一小段的路程就像是“长途”,因此,每次总是要小住几日。

几年之后,我家购置了一辆摩托车,父亲便骑着摩托车载着我和母亲,去外婆家终于能够不受时间限制了,速度也快了不少。随后不久,那条小道便进行了水泥化改造,人们再也用不着谨小慎微了。

高中时,去外婆家的马路被拓宽了一倍,同时还开通了公交车。宽敞的马路走起来非常平稳顺畅。前两年,去外婆家的这条马路铺上了沥青,变成了柏油马路,每过半小时便有一趟公交车,交通变得更加方便快捷。

如今,家乡的发展日新月异。我家也添置了一台家用车,想念外婆外公的时候,便开车去看望他们,耗时不过20分钟。得闲时,还能接老人家出城逛逛。

行驶在去外婆家的马路上,两旁的行道树令人赏心悦目,整洁宽阔的柏油马路和笔直的路灯也给人以行车的幸福感。回想起二十多年前冒雨步行回村的往事,真是今非昔比。外婆也时常感慨:“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。”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