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说,田野里的禾苗是一幅碧绿的画,那么戴着草帽在田间劳作的农人,便是烈日下移动的风景,是乡村最灵动的诗行。
草帽属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,长年累月与农人风雨兼程。一顶草帽,就足以唯美他们的曾经,温润他们的流年。
草帽是由麦秸编织而成,密密匝匝,严丝合缝,纹路也好看。因其透风、清爽、实用,且价格低廉,是农人田间劳作不可或缺的必备之物,哪怕家里条件再艰苦,也要买几顶草帽。刚买回来的草帽,都要系上防风的棉绳子,还要用花布角将编织收尾的地方缝牢。看似简单的加工,却增加了草帽的耐用性,而且戴起来感觉明媚了许多。
草帽和衣服一样,也能显出尊卑,助人颜面。戴顶簇新的草帽,人的精气神似乎足了几分,眉目间露着得意的神色。一顶草帽一般要戴三四年,即使戴旧了也舍不得扔掉,哪里掉线松散了,就用针线缝补一下,或用布缝个圆边,这样又能戴个一年半载。实在破坏得不行,才咬咬牙买一顶新的。
草帽的用途比较广泛,它的主要功能是遮阳,也可以当扇子纳凉;逢雨天,旧草帽可以抵伞用,伞太奢侈,且有碍劳作,有顶旧草帽遮雨就够了,身上淋湿倒也无所谓。有的人因农活紧张,没有时间回家吃午饭,就将所带的饭菜或蒸熟的红薯用草帽装着放在田埂上,到了晌午,坐在地头,这才将草帽戴到头上,边休息一会儿边吃午饭,待吃饱了,到附近的水塘里喝个够,又接着干活。劳作累了,就头枕田埂,将草帽罩在脸上,遮蔽阳光,嗅着草木的清香,做个鼾梦。孩子们也很喜欢草帽,他们时常戴着父母亲的草帽玩耍,小脑袋几乎全都嵌了进去,还不忘做个鬼脸,让人看了忍俊不禁。
麦收或"双抢"时节,大人们都弯着腰在田里劳作,不说话,只有镰刀"嚓嚓"的收割声。此时,谁家有事,孩子跑到田畈上来找,懒得再跑了,就站在远处连喊了几声家人,人群中立马就站起一个人来,瞅了一眼,发现是自家的孩子,忙将草帽取下来挥舞着回应孩子。当年我就是这样找过母亲,几十年过去了,这样的情景却一直未曾忘记。
扬场的时候也需要草帽,面对面站几个人,手握木锨,铲起晒干的稻谷,借风向上一送,稻谷哗啦哗啦像雨点一般落下来;逆风中,必有少量稻谷溅落到头顶,若无草帽遮挡,定落个满头满身;要是落进眼里,那就麻烦了。有了草帽遮头,就可以避开这些隐患。扬场的时候,大家有说有笑,特别高兴,收获的日子,心情自然舒畅。
农人出门干活,除了带上农用具,再就是草帽。有的人刚出门总要习惯性地问一句:草帽呢?其实草帽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。从外面回来,随手脱下草帽,挂到墙上或常搁的某个地方,接着拿起桌上的抹布,拍打几下身上的灰尘,方才歇下。
对于庄稼人来说,爱土地、爱粮食、爱耕牛、爱农具,是他们的天性,可对草帽的情感也溢于言表。许多农人宁愿身上淋雨,也不肯用新买的草帽遮头挡雨,因为新草帽被雨淋湿了,就会发霉发黄,过段时间,黄草帽又变成了黑草帽,既难看又减少使用寿命。记得有一年"双抢",午后烈日当头,酷暑难耐,大家正在收割早稻,突然天上乌云滚滚,雷声大作,顷刻间下起了瓢泼大雨。田畈中没有躲雨的地方,大家又舍不得用草帽遮雨,纷纷用稻草将草帽遮盖得严严实实,以防雨淋。
写到这里,忽然想起我曾得到过草帽奖励的一件事来。16岁那年,我白天参加集体生产劳动,晚上伏在煤油灯下写广播稿。记得我写的第一篇稿子的题目是《××大队全面完成早稻插秧任务》,在县广播站全县新闻节目中一经播出,立马在全大队引起了轰动。大队书记当面表扬了我一番,鼓励我多写稿,写好稿,并说还要奖励我。没过几天,书记亲自将一顶精致雪白的草帽送到我手中,帽子上面有一枚红色五星和"劳动光荣"四个红色大字,看起来十分抢眼。这下可把我乐坏了,兴奋得好几天睡不着觉。我将这顶珍贵的草帽小心翼翼地挂在堂屋一处显眼的地方,路过我家大门的人,一眼就能望得到。平日里我哪舍得戴这顶帽子,只有每次到县广播站送稿时,或者大队通知我开团支部会议时,才会有模有样地戴上它。结果,这顶帽子一直戴到确实不能戴了才放手。这是我平生戴的质量最好、时间最长的一顶草帽,也不知吸引了多少人羡慕的目光,现在回想起来,仍然觉得心情愉悦,豪情满怀。
岁月悠悠,草帽情长。质朴本真的草帽,就像开在乡野的花朵,鲜活而美丽,清新而悠远;亦如旧时的磁带,繁华散尽后,仍然穿过岁月的音符,滚落出一地的温柔,留下独有的印记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