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水,我首先想起的词汇是:水井、水塔、自来水。
水井是童年记忆中最热闹的地方。
那口水井没有名字,井口圆形,由青石砌成,井壁长满厚厚薄薄的青苔。每天早晨和傍晚,狭长的小路几乎被挤爆,大人笑,小孩叫,辘轳一阵呼啦啦地猛旋,然后咚的一声,孩子们便飞跑去看。趴在井口,看到清澈的井面自己的倒影,头扎到井里大呼小叫:“喂喂——”
村里有个跛脚老婆婆,无儿无女,每到农忙季节,全村的小孩都会被送到她那里。夕阳西下,她在井旁把孩子们剥得精光,按在大木盆里一个个洗得白生生的。在井边玩耍过的孩子,都记得那个眉眼会笑的“香奶奶”。
水塔是少年记忆中最温馨的地方。
水井总是危险的,吞没过人也吞没过牲畜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村里有了机井和水塔,水井被就地填埋。当地下水哗啦啦从碗口粗的管道喷涌而出时,最开心的莫过孩子和妇女。孩子们打着水仗,年轻的妇女把手里一根结结实实的棒槌舞得呼呼生风,一捶、一翻、一漂,省时又省力。
这时最惬意的要数男人,借口晾衣服,站在老婆身边,不时插科打诨。女人们手起槌落,眉宇间流露的愉悦别有韵味……
自来水走进生活,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事了,挖沟铺管,大人小孩齐上阵。当第一桶水出来,小孩早已扛着比自己还高的大扫帚,把门前扫得干干净净,大人浇树,孩子洒水,整个街道一片喧腾……
父亲和很多人一样,用水泥浇筑了两个大缸,一个供洗澡,另一个供浇树。以前极少洗澡的村民终于不用半夜偷偷跑村头河里去了,就连被怀疑有狐臭的光棍,都一身洗涤剂的味道,见人就往前凑:“给俺说个媳妇呗……”
如今回老家走亲戚,家家都摆着饮水机,一桶桶纯净水矿泉水,展示着村民在物质生活富足后,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追求。
水井,水塔,自来水,桶装水,水和人一样,随着社会进步不断变化,唯一不变的,是记忆深处那些人那些事串起来的美好时光:水井边的“香奶奶”、水塔边的逸闻趣事,还有自来水化不开的美好憧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