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孩自升入高二以来,动不动就冲父母发脾气。尽管他一再克制,但有时还是歇斯底里发脾气。父母宽容他,说是青春期的正常反应。
有时,父母也反思,难道儿子情绪的变化,果真全因青春期吗?难道这就所谓的代沟在滋生吗?按理男孩进入高二以后,该是父母给孩子高考前不停打气鼓励的时间,但面对男孩的情绪,父母大气也不敢出,更谈不上给他学习上打气了。有时,父母实在无奈,就自我安慰,一切顺其自然吧!或许过了这个年龄段,孩子就会好了。
其实,男孩对父母发脾气,也不全怪男孩。有时,父母的想法和做法和他不在同一个频道上,自然就会产生分歧。如早上起床。按理说一个高中生,何时休息,何时起床,应该全由自己掌控;在父母的眼里,男孩每天学习至深夜,他们承担起唤醒他起床的任务,为的是让他多睡几分钟,好让他精力充足迎接新一天的学习。问题就出在,男孩让父母早晨六点一刻唤醒他,父亲总是早五分钟就不厌其烦地唤他,为的是“宁愿早起三分不慌神,不愿晚起一秒忙乱脚!”,男孩却有自己的自律时间,说六点一刻就六点一刻起床……为此,父子俩,一个因早唤醒而发脾气,一个因爱心没爱到点子上而做受气包。
男孩在强化班,自然学习上的赶超和竞争更加激烈。一天十多个小时的学习,有时效果不见得好,男孩寻找到了一种自我调节的方式,这就是晚间九点半下晚自习后和要好的同学打上一节课的篮球。起初,他这样的举动,遭到了父母的反对。为此事,他几乎闹翻了天,父母也非不讲理之人,只因这事发生在小高考前一月。在父母的眼里,应该放弃一切,全力以赴迎接小高考。男孩委屈,说是整天围着小四门,头都学大了,适当的调节为何不可?情急之下,男孩选择我行我素,父母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!男孩主动提出向父母打赌,若是自己小高考考不到四A,以后就按父母安排的方式进行学习;若是考到四A,请尊重我的学习方式。面对这样的打赌,再明智的父母也不愿用孩子的小高考的预测成绩来打赌呀!父母唯一选择的是和男孩生闷气。
男孩的小高考果真如他所愿,父母幸福地被打输。男孩的篮球调节依然进行着,父母不反对也不支持。
一次晚间篮球调节归家,男孩的篮球跑了气,自然影响他的球技和心情。回到家,就找气筒和气针给篮球打气,没找到。家中的物件一向是父亲整理安放的,手机打到当夜值班的父亲那儿询问气筒和气针在哪里。父亲没有问为何这么晚要打气,简单告知气筒和气针的位置。
第二天一早,值夜班回到家的父亲按时唤醒男孩起床上学后,却在阳台上发现了半瘪的篮球,歪倒的气筒。显然男孩和他母亲深夜为篮球打气费了不少力气,结果还没打上气。
父亲微笑着忘却一夜值班的疲劳,坐下来继续给男孩和他母亲没完成的篮球打气。父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气筒摩擦发了热,他自己额头出了汗,手掌破了皮,可篮球还是瘪的……于是,父亲托起篮球去求助专业修电瓶车的师傅。来得太早,等了半小时,师傅才来开门。在两人共同努力下,用新气筒才给篮球打足了气。
回家的路上,父亲一路拍着篮球,一路蹦蹦跳着……到家,男孩的母亲埋怨父亲,为孩子的篮球打气耽误了上班时间,值吗?
父亲爽朗地答:值!当然值!这也是一种给孩子打气、鼓励他学习的方式啊!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