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恩如山

知远网

2023-06-26文/刁枭武情感

韩愈在《师说》中言"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",我与恩师闻频交往的30年,正是对师恩重于山的真切见证。

在农村以文为业,其艰难不待言喻,而年轻时的我曾饱受"道""业""惑"的煎熬。我曾自诩为文学而生,不写出一鸣惊人的作品誓不罢休,哪怕面临最严峻的生存危机,我都会毫不顾忌。而那时,我作为一个农村青年,实际身处的境遇是:既挣不来钱,还鄙视钱;既不谙挣钱之道,还常常为挣钱之道所逼迫。这也许是因为天真单纯,属于那个年龄段特有的叛逆精神;也许还因为年少轻狂,总觉得自己不同凡响。

于是,我怀着对文学的顶礼膜拜,竭力说服家人,取得家里的经济支持,在抑郁烦恼中离家出村,如愿以偿地成为西北大学中文系三期作家班学员。在那里,除去学杂费和生活费,我用手头掐尺等寸的钱租了一间简陋的小屋,与小屋一起沉默、思索,学到了文学系统知识,也看透了纷繁芜杂的城市假面和世事人性。说实在的,我对当时那些光怪陆离的文艺思潮很是困惑,又对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,文艺圈里人的种种现象行径倍感迷茫。这些疑问随着我的苦闷、压抑而泛滥,整个人开始变得恍惚彷徨,孤独封闭。这时,闻频老师和他的诗歌创作赏析课程闯入了我的生活,注定了我们在文学之内与文学之外的不解之缘。

闻频老师是一位豁达恬静的长者,也是那一时期享誉全国的知名诗人。通过交谈交心,我发现,不单他诗中体现的超脱意境和悲悯情怀;在现实中,他对每个作者,尤其是对农村作者所倾付的慈悲心肠与空灵点悟,都让我受用不完。他所"普度"的,囊括文品与人品,内含着为文者深邃的"道",延伸着从"业"者的开阔,并开悟着做人的"惑".这令当时迷茫的我,顿觉醍醐灌顶,瞬间释然。我们一起谈作品,谈人生,谈对历史的思考、对社会的认识、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,既有忘年交的,又似有父子间的默契,还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味道。

有了正确并成熟的文学观,我的创作日渐步入正轨。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。正当我欲全力以赴逐梦文学时,病了一年的父亲溘然长逝,家中赖以生存的顶梁柱轰然倒塌。悲痛中,入不敷出的经济状况使我举步维艰。清贫与负重,使我仅有的几个朋友离我越来越远。彼时彼地,我才深深地感到了人情冷暖,世态炎凉。

当我走投无路之际,闻频老师的一番长谈好似黑夜里的一束火炬,温暖我的心房,照亮我前进的方向。他说:文学和经济其实是一对孪生姊妹,文学是灵魂,经济是命脉,文学贵在积淀,经济却不可以滑坡;文学和经济不但不矛盾,而且还高度统一。如此,文学才能有血有肉、活灵活现、美轮美奂;否则,一切无从谈起。

出人意料的是,经济并不宽裕的闻频老师硬塞给我一万元启动资金,鼓励我返回家乡创业。恩师期待的目光和信任的力量使我重新振作,接手父亲生前引进的林果新品种,钻研梨枣的异地种植……最终,形成公司+农户+基地的产、供、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模式,带动一方群众,还获得省、团中央等各级荣誉。与此同时,我接连推出多部较有影响的作品……吃水不忘挖井人,我常想,如果没有闻频老师当年的传道受业解惑,我的人生将会是什么样子?

师恩如山。师恩难忘!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