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游天堂湖

知远网

2023-06-28文/曹文远随笔

大年初七,上班第一天一大早接到好友电话,说是正月十一晚上有几个十多年未见的好友要齐聚池州,让我无论如何都要克服困难参加,他提醒是周五晚上,意思是可以不太影响工作,最后他特别强调,为了保证聚会不变味,实行AA制,不允许抢单,更不允许攀比炫富,只能谈“昨天、今天、明天”,想得真是周到。对于远在杭州的我来说,随便找个理由是很容易搪塞过去的,但对于这种盛情邀请和离散多年的好友相聚,如果去找各种借口似乎就有点不识抬举,另外也对不起这份深情厚谊。梳理了一下手头工作,都不是急件,于是欣然答应。

说到池州,想必大家通过网络和媒体都不陌生,这里不仅是中国目前最宜居地区,而且是名扬四海的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所归属的行政区。而池州的齐山平天湖景区,也因为某年央视的中秋晚会现场直播倍受旅游爱好者的关注和追捧。这也是我常常把池州作为第二故乡向朋友重点推介的原因。有个自驾游俱乐部的老总,每月都要组织一两拔车友去那里观光旅游。这次有好友邀请,加之朋友久别相聚,自然难以拒绝。

提前一天抵达池州时,天依然下着雨——今年的雨水特别多,从腊月到正月几乎就没断过。我没有告诉邀请的好友——我怕提前点燃久酿的情感引信,那样就会破坏第二天齐聚时积蓄多年的情绪和气氛。于是我给一家书画院的网络主编打了个电话,我一直想请他手把手教一教国画,这直接得来的“功夫”肯定比跟视频学胜过百倍,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,但一定要找个能够把你领你进门的人。主编说他正准备到天堂湖去摄影,问我愿不愿一同前往。我一听“天堂湖”的名字,感到很陌生,以前没有听说过,以为很远,便问在哪里?他说就在体育馆旁边。怀着一份好奇,冒雨前往。

到达天堂湖时,雨似乎更大得像是夏天的雨——激烈,热情,执着,不罢不休。一下台阶,眼前是座高大的水榭楼台,很是气派。透过水榭的雕栏玉砌向远处眺望,飘飘渺渺,苍茫一片,大有 “念去去、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”之感。再往远处瞧,若隐若现中有一桥飞架,从天而降,似一座仙桥,一问才知是铜九高铁线路。

书画院主编边走边介绍,以前这里是一片自然的洼地,不具备蓄水功能,现在通过人工开挖,使其具备蓄水和汇水功能,能够很好地缓解本区域防洪排涝的压力。这里2012年就被确定为全国第8个、安徽省唯一一个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。并以天堂湖为核心,总体呈现“一带三区”生态景观布局,沿清溪河景观带,天堂湖公园、白洋河湿地、月亮湖湿地三个景观区,形成湖—河—湿地—绿地构成的生态系统。听完介绍我慨叹道,如今中国的每一城每一地的变化真可谓日新月异,如果今天不来身临其境,真不知道池州还有这个好地方。

打着伞,顶着风雨,走在木质的游步道上,慢慢走,慢慢欣赏。两边栽种的各种果树苗木的枯枝上已一节一节拱出了芽苞,大多蓄势待发。偶尔会看到一两朵红白的花,不知是杏花还是桃花点缀其中,这样的数量恰好体现出“赏心只有两三枝”的效果,让人深深感觉到春寒料峭。

顺着环湖步道一直往前,苍茫中看到前方水天一色相接,去路似乎断了,本想折回,但再一仔细观瞧,才发现是雨水把木质桥面淋湿后与湖面的水色形成了一体,桥面与水面处在同一水平面上,远远地看好像桥被淹没了,形成了“断桥”。我对主编说,从我们站的角度拍摄下来,要比杭州西湖的断桥名副其实啊。他笑着说,是啊,只是你不是许仙,我不是白娘子。我们还是合着给它起了个“水仙桥”的名字,我说,等到你功成名就,这里就是留下佳话的著名景点了。

走过 “水仙桥”,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。中国人对竹子情有独钟,几乎每一处公园、园林、景区都离不开竹子。大概因为竹子有气节,坚韧不拔。在这凄风苦雨中,吟咏着郑板桥的“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”诗句,内心并油然而生不畏寒冷的豪迈。不仅仅如此,竹子也如君子般被称颂。刘禹锡在《庭竹》一诗中云“露涤铅粉节,风摇青玉枝。依依似君子,无地不相依”。另外,人们对竹子的钟爱大概还体现在苏东坡最诙谐幽默的一首诗里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;无肉令人瘦,无竹令人俗。人瘦尚可肥,士俗不可医”。如今的国人大多物质基础丰富,早已解决饱暖问题,因此再也不想落个“俗人”的名声,也想“风雅”一把,尽管大多有点的“附庸”的意味,但总比“流俗”好。

我想,雨中的天堂湖竟这样别有一番风味,那么等到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,草长莺飞,杂树生花时节,天堂湖一定会呈现出另一番豁然开朗的景象,让人更加流连忘返。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