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使相思莫相负

知远网

2024-01-22文/张秀云随笔

我与昆曲,算是有缘的。那个夏天,有一个奢侈的长假,在网上寻寻觅觅,无意中就撞见一折昆曲:游园惊梦。真是清音!婉转雅致,滑柔绵软,水一般无骨无形,慢条斯理、无声无息地就把人给淹没了,融化了。没来得及惊异与思考。时光凝止,都在那一瞬。窗外,阳光白花花的,香樟枝繁叶茂,紫薇花事繁盛,一切都阑寂都静止。自此方信,真的有个词,可以叫做“一见倾心”。

走近昆曲的世界,方才知晓,它比我喜爱的京剧早两百多年,因为渐渐衰落,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“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”加以保护。京戏在它面前黯然失色了,在我心里,那种千回百转的“水磨腔”,是京戏没法替代的。这是缘分。

听昆曲,自然不会错过《牡丹亭》。六百年前的昆曲,与四百年前的《牡丹亭》,那一场相遇盛大而华丽,如金风逢玉露,更像是有着前世的缘。昆曲版《牡丹亭》,在明万历年间红到了极致,据说有连演六百多场、场场不衰的盛况,坊间,凡有井栏处,皆能唱一句“良辰美景奈何天”。昆曲因此大放异彩,发展到顶峰;而汤显祖,这个被迫弃官归里的耿介才子,也因此得以传世不朽,可以扬眉吐气了。他在创作《牡丹亭》时,还是个闲情无寄的落魄书生,与杜丽娘有着“没个为欢处”惺惺相惜。昆曲与他,真不知是谁成全了谁。

杜丽娘这个如花美眷,是汤显祖在政治压抑下的一个理想化身,纯真、热烈、执著,当她拖着寂寥的青春,在明艳的春日乍一出场时,就不可抑制地惹人怜爱了。看,断井颓垣里姹紫嫣红开遍,荼靡架外烟丝醉软,她“啊呀”一声,里里外外,都是似水流年的叹息,水磨的余音,绕在长长的水袖上抛过来,纵你是铁石心肠,也化作绕指柔了。年少的时光,谁没有过春愁缱绻?谁没有过顾影自怜?这声叹息,连同你我日渐模糊的青春,连同汤显祖入仕的旧梦,都一起付东流之水了。

也因为这一声叹息,千里之外那个叫柳梦梅的贫寒书生,忽然就感伤得无法自持,于是,他手持柳枝,走进丽娘的梦来。那一年,丽娘十六岁,因梦生情,又因梦而亡。

汤显祖是个善良的人,不忍心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,所以,他安排柳梦梅拾了丽娘的画,还了丽娘的魂,安排了一出起死回生的花好月圆。“是那处曾相见,相看俨然”,原本,彼此都是梦中见过的,谁也没有辜负对方的等待与寻找。剩下的便是欢喜无量。三生石上三生路,但使相思莫相负。

“世无其人,悬空设想,而甘为之死”,博怀的陈寅恪老先生称赞丽娘为“情之最上者”,而今,物欲似海流,红尘万丈深,连昆曲的慢条斯理都少有人能忍受了,谁还会多情到因为一个梦一个眼神就生死相随?这种至上之情,也与昆曲一般,渐渐稀薄了。即便是有,大概也难存活下来。数年前,那个同样十六岁的兰州女子,也是因梦怀人,没乱里春情难遣,她用十三年的时间,去追寻一个叫刘德华的天涯歌手,结局大家都知道了,惨不忍述。

或许,曾经,她也是有那么一个刘郎的,三生石前别得仓皇,记错了转世的地点,命运便如同那株被诅咒的曼珠沙华,花叶错失,要彼岸相寻了。我心疼这个爱令智昏的姑娘,如同心疼丽娘一样。可惜,现实中没有汤显祖的那支童话笔,我们没法改写她的命运。也只能祝福了。但愿蓦然回首处,就是她的花叶团圆。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