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善孝为先。
从古到今,孝道一直被人们视为一个人品德和社会风貌的体现。在中元节这个传统节日里,虽然各地习俗不同,但总体都以孝道为主题,进行祭拜。七月里,部分秋季作物成熟收获。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这天,许多地方的人们要在上坟扫墓祭祀先人的时候,将新收获的粮食或做成熟食放在墓前,告诉亡灵秋季丰收,所食无忧,勿挂在天。
但这其中的供奉,也就是孝。为示孝心,以食相供,以物安顿,让其在天之灵,切勿殚心竭虑地挂念亲人的生活。供奉的人,神情凝重,无比虔诚,将情和爱演绎得细腻而感人。
中元节更多的被称为鬼节。人们在这天思亲扫墓的同时,会把这份孝进行放大、延伸到更高层面上,阐述一种大爱大孝的文化。这一点表现在对那些与自己无亲无故的亡灵——孤魂野鬼的供奉上。人们常常要把食物撒在路边,燃纸作衣花钱,让那些无亲无故的鬼魂们尽情来领取。让他们在孤苦伶仃的时候,享受到他人的温暖。这一点,可与社会上民政部门,对那些流落街头无吃无喝的流浪人员救助一样,感人至深。只不过,节日里的是"孝"亡者,而生活中的救助是"孝"活者。
不论是孝亡孝活,这两点都体现出人世间的真善美,是人们感情和良好愿望的表达。对亡者的孝,尽管你花样百出,食丰物博,但实际上亡灵能食有几口,物用几何?想必读者朋友们心知肚明。所以这也就应了那句"厚养薄葬"的话。生着时,尽心尽力伺候左右,即使在离世时也内心无愧,大可进行简单埋葬。那些生时不养,死后厚葬的人,表的不是真孝,大抵是做个面子工程,让其他活人看罢了。对那些流浪孤寡者的救助,也应将孝的行动,做得更为具体才是。不是一个口号,也不是偶然行使职能,更不是形式上的一组数字。如果是这样的氛围,那么"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",这句话就会流于空谈。阴间将会增加更多的孤魂野鬼。他们来世一趟,没有品尝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,死去后更是无人牵挂、无人祝福,无人用哭声表示悲痛。他们的境遇,总会令人产生怜悯之情。对他们进行人道主义的精神安抚,也是大加赞许的。实际上,世上真有鬼魂存在吗?
其实鬼魂一说,世人早已确认它的不存在。人的生命只有一次,弥足珍贵。这就更加驱使每一个人将真爱真孝做得更为现实和具体,而不是做做样子和开张空头支票……
说到底,中元节里的孝道,是人们安慰亡灵,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。如果把这种方式和现实中的大孝真爱紧连在一起,那将是人生之幸,社会之福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