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饼爷和月饼模子

知远网

2023-07-22文/周文洋故事

小吃一条街并不宽,径直望去,两侧店铺伸出形形色色的招牌,有"馄饨""米线""油饼"等。一家月饼作坊虽不挂字号,却悬着一块方向盘大小、画在木板上的月饼。

作坊主人年近古稀,白发稀疏,脸膛和皱纹都像烤熟的月饼,小街上没人知道他的名字,男女老幼全喊他"月饼爷".

每天早上,他支起临街的独扇大窗,似掀开的汽车后备厢。屋里靠后墙有敞开的壁炉,内横三层钢筋架,用以插入烤盘。窗下有个硕大的面板,摆着10几个月饼模子,或赭黑,或黄褐色,方头细柄,上有圆凹,像油光光的木勺子。

敞开窗扇,作坊开业。他先把核桃、花生仁儿绞碎,与砂糖、炒面等拌成馅,再用酵母、鸡蛋、豆油和面,在面板上揉得油油光光,像个大枕头,然后揪个面团塞进月饼模圆凹,用木棒向里一压,面就挤贴在凹壁,再用馅填满,盖上面片,翻过模子在面板磨几圈,抬起一磕,一块白胖的月饼就坐在了面板上。他叫这"打"月饼。"打"出百余块,摆上铁盘逐层塞进壁炉架,在炭火上烤至褐黄。

有人来买,他就用竹钳夹起月饼装进纸袋。袋是白纸糊的,有人劝印些漂亮包装盒,能卖得又多又快,他付之一笑,依然是白纸袋、素面朝天。每年中秋节前后,作坊外都会排起长队,买月饼的除邻近住户,尚有迁居多年的老街坊,他们驱车前来,为的就是这儿时的老味道。

月饼模子是他的传家宝,最珍贵的是个铁黎木模子。他说是清代御膳房的器物,本是阴阳模一对儿,八国联军侵华时把阴模抢走了,阳模流落到民间,被他爷爷的爷爷收藏传到如今;模子上"福寿浩极"四字,不论怎么排列,念起来都通顺。

他还身怀刻月饼模子的绝技。他说:"紫檀、铁黎刻模最好,30年以上的梨木也凑合,其他木料质地软硬不均,年久会变形、绽裂。"

刻月饼模须先锯木成形,浸在豆油里10几天,再文火烘烤,木质张力消失才能刻凹,到一半深还要重复浸油、烘烤,再刻出诸如"花好月圆""月满中秋"等字迹及花纹,打磨光滑才算完成。

前年,他"打"月饼的情景被上传自媒体,有个叫林三洋的收藏家看过,发现铁黎木月饼模绝非民间俗物,便不远千里寻上门来,看过模子出价5万元收买,最后升到20万元,月饼爷仍摇头说:"老辈传下的,是文物,应捐给国家,绝不能卖!"

见林三洋大失所望,月饼爷又说:你远道而来,人也实在,就送你一副模子,是民国年间我爷爷亲手刻的。他说着从箱底掏出个布包,在层层缠裹中剥出两个褐黑色的月饼模,阳模雕龙、阴模刻凤。

林三洋翻来倒去细看,说:"这紫檀模具很贵重,不能白要。"说着拿出1万块钱,月饼爷说:"绝不收钱,但求你一件事,帮我打听打听铁黎模子阴模的下落。"林三洋满口应承,千恩万谢地离去。

去年,他在电视里看到,端午节有人给养老院送粽子;经打听得知,养老院住有120多位老人。中秋节前夕,他"打"出300块月饼,蹬着三轮车送到养老院发给老人们。他说自己无儿无女,早晚要来这里养老,现在要打基础,留个好印象。

不久前,林三洋打来电话,说铁黎木阴模在国外一个展览馆里,已托人去拍照片。他还说,正在寻找刻阴模的铁黎木,买到就快递过来。

月饼爷万分高兴,巴不得铁黎木马上买到,刻出"福寿浩极"阴模,为宝贝模子配成一对儿。有了盼望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劲儿,今年刚到农历七月,月饼作坊"打"月饼的"叮当"声就响了起来……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