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树与古井

知远网

2023-08-22文/刘光模散文

昨夜梦中见到一株千年古树,树下有甘泉一口。树身已是很老很老,老藤缠绕,负势竞上。树身斑驳着片片灰色的龟裂,一如干涸的泥塘。树身已半死,虫蚁蚀蛀,导致躯干析出撮撮粉末。举目四望,枝条四散如伞盖,绿叶盈枝;树下一口老泉汩汩流淌,清冷冷的水中清晰可见蓉蓉树叶及叶缝间的片片流云。

梦醒后,我在脑子里搜寻,这树这井在何处见过,是何处的树与井相携入梦。始终找不到具体的映象。乡下多古井、老泉,泉水出处无不有树木遮阴。只是日常见到的树木大都没有这梦中之树奇特。首先从年龄上来说,就远不及千岁之龄,其次现实中的树大都没那么沧桑。

树木在西南随地可见,可树一旦与老泉联系到一起,就立即有了新意。中国西南地区,大山毗连,人们出入都得翻山越岭。不论是长途跋涉,还是走亲访友,抑或出坡劳作,人们无不需要水的滋养。如同我们依山而住,傍河而居一般,盘旋蜿蜒的经行之道也刻意择向林深幽泉之处。这些散落在山间村外的山泉成了行人的驿站。人们一站一站赶着路,可每至一处泉边,无论多忙,必歇下脚,掬上一捧清冷冷的泉水,以解暑热,然后坐在泉边树荫下歇歇凉。泉边树荫下或泉外道旁多置木凳,供人歇息。山涧野泉多半古旧,泉边杂草丛生,引水之材不过一匹竹管。人世有更新,和年年岁岁打这曲径走过的面貌一样,引水之管和木凳经沐风霜,物也得有更换。只是,它们今年朽了,明年又有某个好心人给续上。行路之人常变,竹棬与木凳常更换,可树与泉恒久。这树木葱郁的硕大山岭中,道路崎岖,多半车马不通行,在迎来送往中,这山中老泉及泉上之树,则成了我们灵魂上的守望者。

相较之下,村落中古井则辉宏得多。村民取水之井多在地势低洼、林木丛生之处,且多怪石绝壁,水多从石罅处流出。智慧的古人便在水流之下,平坦宽阔处,以錾子錾出十寸大小的圆形方塘;人世繁衍,人口增多,村落日大,驻水之池也日渐长大,今日凿一尺,明日开一寸,日积月累,遂成一口大锅之状。后人感念先人之德,聚众以石块、水泥铸成新塘。驻水之塘多为方形,上加拱形顶盖,或就近挑拣美丽青石覆住,以防顶上树叶落入水中。再后来,人们常于饮水之塘外再造一露天方塘,就以活水引入,方塘多置石凳,以供人们歇脚,并供村中老小洗涮之用。

无论岁月怎样变迁,饮泉如何日渐阔大,无一例外地,泉上总有人们刻意留下的一二株大树相映衬。树与井好似一对孪生兄妹,永不分离。

时至今日,村人好集资于古井处建亭台,并赋以美好对联、诗文。至于泉则人们号之“千年古井”,自然泉上之树也就成了千年古树。地有地名,泉自然也应各有名号,何必统号之?岁月更替,世代更新,但泉俨然如初,并将流之万世,称其“千年”,不惟其古,更兼期其润泽后世之千秋万代之意。

思想良久,昨夜梦中老树、古井,不唯某一处,而是遍及西南山川大地之千年古泉,经霜历雪之千年大树。青山不老,绿水长流。岁月悠悠,物总是比人恒常得多。这古树、这古井作为我们的祖先辈,风雪也罢,晴雨也罢,它们总是荫庇着我们,也滋养着我们。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