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南的梅雨淅淅沥沥地下着。街头,地铁站总能见到戴着斗笠、挑着水果担叫卖的果贩。那紫红诱人水灵的桑葚,虽贵,但我总要买上2盒。对桑葚,似乎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愫……
记得我3岁那年,全家从市中心迁到天山新村。那时,在我印象中,祖父母好像没和我们住在一起。自从祖父母出现在我们大家庭中后,我家窗下院子中央出现了一棵一人多高的小桑树。是否是父亲接祖父母来上海时,顺便从乡下带来的?这已是无法考证的悬念了。
春去冬来。小桑树在院子中一年年往上蹿,主树干越长越粗壮。每年春雨滴灌,满树都是翠绿油亮的桑叶。那时,小孩子的一大爱好就是养蚕,而新村里桑树好像只有两棵。这棵桑树的“名气”慢慢传扬出去,许多养蚕的同学纷纷向我索讨桑叶。在养蚕季,每天放学回家上树采桑叶,分配给养蚕同学,成了我的“课外作业”,我也很自豪,成了桑叶义务供应大户。有一次,其他班的一位女同学,家中养的蚕“断粮”3天了,一时卖桑叶的小贩又不来,她急得要哭。晚饭后,她求妈妈带着,到我家来“求救”。我给她采摘了足够蚕宝宝吃3天的桑叶,并关照她:如有需要,可以再来采摘。我工作后,有一次在公交车上遇见她,她先认出了我,还对我提及这段童年往事。
记得上四年级那年的5月,我在窗前读书,突然发现桑树上挂满了青翠的桑果,真像一串串翡翠色的微型葡萄。父亲说:这是桑子,也有叫桑葚、桑果、桑枣的。它慢慢会变红,变紫,成熟的时候会紫得发黑。过去我们江南乡下有一说,新鲜的桑葚赛人参。它能养眼明目,益肾护肝,滋阴息风利关节。
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,桑果慢慢地转红发紫变黑,挂在树上像一颗颗饱满亮晶晶的黑珍珠。清晨,我常会被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惊醒,其中有芙蓉般美丽的小鸟,也有红嘴白腹黑背的大鸟。它们都在啄食桑葚。那时我不懂保护鸟类,只是惋惜桑葚都被鸟吃完了。我拿出弹弓想驱赶。父亲说,让它们去吃吧,它们吃不多,吃多了会醉倒掉下来的。我有点半信半疑,直到上大学读了《诗经》中的“桑之未落,其叶沃若;于嗟鸠兮,无食桑葚……”,回忆父亲当初的话,方知文学中还真有这样的传说。
放暑假的时候,我家那棵桑树上的桑葚一批批由红转黑。这时,楼上楼下的小伙伴们都会一起来参加丰收采摘。调皮大王阿康在三楼,我在二楼用竹竿敲打桑树。桑葚受到震动后,雨点般落在地上。邻家小伙伴便纷纷上前把桑葚捡到一个竹编的淘米箩里。父亲把淘米箩里的桑葚放在早就变凉的盐开水里漂洗干净,然后一小碗一小碗分发给邻家小孩。
晚上乘凉时,我们邻家小孩捧着碗,聚在一起,津津有味地品尝甜蜜的桑果,吃得满嘴都是紫红的浆水,真是乐趣无穷。
现在看到桑葚,都成了美丽的回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