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远别低估了自己

知远网

2023-07-24文/咿呀情感

在我的老家,一年至少要包两次粽子,一是端午,二是中秋,后来,很多人家国庆节也包,有喜事或来了稀客也包。

每次包粽子时,我们都是忙碌而兴奋的,闻着粽叶的清香,似乎就看到美味的粽子了。最好玩的是坐在母亲身边,学着她包粽子。

母亲拿过两片粽叶,一上一下重叠一半,左右手各持一端,然后两手同时往内一翻,折出一个斗,抓一把米放入斗中,两手分别在斗后面的左右两边一折,两端的粽叶就盖在了斗上方,左手握斗,右手再将末端剩余部分粽叶捏拢朝一个方向折过去封口,用棕条往粽子上缠两个圈,再系个结,一个粽子就包好了。这粽子挂在那里青溜溜的,鼓鼓的,有棱有角,甚是可爱。母亲两只灵巧的手变魔术似的,轻轻松松一会一个,眨眼间,棕条上挂满了绿油油的粽子。

我和妹妹学着母亲的样子,叠叶、折斗、装米,还蛮像那么回事,可是一盖口,粽子就变形了,不是没有棱角,就是封口不紧,或是一绕棕条就散了……把米倒到盆里,把粘在粽叶上的米粒扒干净,再来。可是,一次两次,还是不行,最后粽叶也被弄皱了、破了,只得扔弃重新换,粽叶被我们破坏不少,粽子却包不出一个。我们玩够了,便跑开了。母亲打趣,以后你们自己成家了过节就炒糯米饭吃。我听了有点难为情,也有点担心,但很快便忘了。

一年又一年,每逢包粽子,我们都兴致勃勃地跟着母亲在一边学,在成年后,我也学过好几次,但终究是没学会。

对此,我也不当一回事,反正我总是有粽子吃,没有炒过糯米饭来对付节日。每到节前,母亲就会在电话里问,什么时候回,要计划包粽子了。我说回,她包好了粽子等着;我说不回,她也包好粽子,然后托人带过来。国庆前,妈妈再打电话问我时,我说,等我们回去后再包粽子,要给小女也像我们小时候一样玩一玩。

父亲早早买回了糯米,烧一把稻草过滤出碱水,抱几捆木柴放到灶边,洗了大大的铁鼎架在灶上候着。妹妹一起床就提着粽叶、棕条去井里刷洗干净了。

母亲是主角,淘洗糯米,泡花生、豆子,往糯米里拌上槐米、黄栀子、碱水,将瘦肉切成小块后拌上盐、酱油……

一切就绪,重头戏就开始了。女将们围成一圈,开始包粽子。母亲的技术我是知道的,可不知何时起,妹妹也不跟我站一个队列了。她们俩的双手像在舞蹈,一叠一卷一折就包成了一个,粽子一个个被挂在了棕条上。

我吃现成的吃惯了,心安理得地带着女儿玩,看着她将粽叶卷来卷去,将小手藏到糯米中,再抓一把米在高处将手慢慢松开,让米粒像下雨般落下。

玩够了,我扶着女儿的小手,学着妹妹的样子折斗、装米,再让女儿夹一块肉塞在里面,然后,我接过来,两手分别在斗后面的左右两边一折,盖住口子,再扣住封口处,用棕条缠两个圈,再打个结。嘿!竟然一次成功!太让我惊喜了,我像个孩子样开怀大笑。小女更是兴奋得击掌欢呼。家人们都惊呆了,说我以前学了这么多年都学不会,这次一上手竟然就成了。

接下来,一个两个,虽说慢点,但我包的粽子都有模有样,且小巧可爱,像一个个绿玛瑙般漂亮。最后,我竟也包成两提粽子。女儿开心地特意提着让我给她拍了几张照片。

我原以为也是像以前一样,在旁边玩玩,肯定是包不成的,谁知,我却低估了自己的能力。

其实,很多时候,我都低估了自己的能力。

小时候,父亲用他的载重单车教我学骑车。我那时可能是八九岁光景,脚都够不到踏板,只能站着踩,吓得发抖,人也就摇摇晃晃的,总是扶不稳单车。父亲教了不知多少次,我都是在恐惧中歪着身子往父亲身边倾斜,车子也总是往那个方向倒。终于,父亲再也不逼我学车了。我也觉得自己永远学不会骑单车了。

成年后,一朋友新买了轻便单车骑着在操场转圈玩。她鼓动我学一下。我说我不敢,学不会。她说,没关系,这车轻,座位也低,要摔时把右脚落地就站住了,况且她扶着摔不了。我麻着胆子上去了。朋友扶着后座,教我坐直了,两脚踩着踏板转圈,对直往前走,拐弯时稍微转一点龙头。她扶着我走了两个圈后悄悄松手了。我一直踩着走,直到转了圈看到她,才知道原来是自己独立踩着走了。这一次,轻而易举地,我就学会了骑单车,超乎了我对自己的估量。

我学电脑打字时,身边还没多少人会打字。那时学的是五笔输入法,打字时先将字拆成字根再去找到一个个字根对应的键。我打起字来就像捉虫一样慢。看到老师手指在飞,一分钟可打100多个字,我真是畏难了,觉得自己永远也学不会。还好,这一次,我要求自己勤学苦练,终于也练出来了。

所以,我们永远不要低估了自己的能力,也不要过早给自己定性。给自己一次机会,再试一次;给自己一份鼓励,再加把劲,事情可能就出现了转机。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