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山的那边

知远网

2023-07-27文/高璐璐随笔

小时候,课本上的许多内容都是要求背诵的。哪次遇到老师检查,背不完的学生放学会被留下来,即便老师放你回去后也往往不忘再加上一句:"下午再来找我背书!"所以,如果哪篇课文最后出现"阅读并背诵全文"这几个字,定是最令我深恶痛疾的一类。

现在想想,学了多年知识。记得最牢靠的还当属童年背下的那些书。那些记忆化作精华蕴于胸腹,在个人性格以及价值观的塑造上,使我受益匪浅。

今日要谈及的是王家新老师的作品――《在山的那边》。全文已经背不出,不过有几句倒是记得清楚。"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,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,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,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,那雪白的浪潮啊,夜夜奔策".

无疑,这是一篇有关理想和信念的文章,告诫世人理想的实现自当经过艰难险阻。当时的我可不懂这些内在意蕴,我只知道它教会了我,想要知道山的那边是什么,他人说的都不作数,你须得亲眼去看看。

生在平原长在平原,所以一旦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山川湖海,心中总有些焦渴的情绪翻腾嚷闹着,要一寸寸的环抱住眼前的大山,一捧捧的抚摸海里的每滴水。这些美景只惊鸿一瞥便可辗转伴我多年。像这类美妙而又深刻的感情,记忆才舍不得忘掉,只等再次经历某些相似相通的画面,再一股脑的涌现出来,像蒋勋说的那般,它不是对一个特殊经验的执著,而是一个特殊经验被记忆以后,在生命时间和空间里的扩大意义。

有这种情感的可不止我一人,历代文人墨客所思所作也不乏此类。明明是相隔数百年的人,通过这字里行间的叙述,偶然倒也能心意相通。近日来独爱舒白香庐山游记中的那段:"朝晴凉适,可着小棉。瓶中米尚支数日,而菜已竭,所谓馑也。西辅戏采南瓜叶及野苋,煮食甚甘,予乃饭两碗,且笑谓与南瓜相识半生矣,不知其叶中乃有至味。"通篇并无华章丽藻,却能通达人心。苦中作乐,早也欢欢,晚也款款。

如果不能行万里路,那不如去读书吧。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