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和尚白云守端,千里迢迢去找杨岐方会禅师参学。杨岐问:"听说你的师父茶陵郁和尚大悟时说了一首偈,你还记得吗?"白云得意地说:"记得记得,那首偈是‘我有明珠一颗,久被尘劳关锁;一朝尘尽光生,照破山河万朵’。"杨岐听罢,大笑数声,一言不发地走了。白云不知道禅师为何大笑,心里十分烦闷,晚上更是辗转反侧,无法成眠,苦苦参了一夜。第二天他实在忍不住了,就去请教禅师发笑的原因。禅师听完笑得更厉害了,对着一脸愁容的白云和尚说:"原来你还比不上一个小丑,小丑不怕人笑,你却怕人笑!"
很多时候,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?别人的一个眼神、一个动作、一句话,都可能搅乱我们的心绪,让我们坐立不安,胡思乱想。在意别人的看法,本是一种渴望被认同和尊重的基本需求,只是有人看得平淡,有人看得很重。如果用力过度,便会将自己牢牢地圈禁在别人的言语之中、眼色之下。为了让别人对眼中的你满意,你会刻意揣测、过度解读别人的想法,时不时在别人的声音里患得患失,会压抑着自己的真实感受,小心翼翼地带着面具去社交,最终活成了一个看似光鲜亮丽、内心干涸无力的"橱窗人".
杨绛先生年至百岁时说:"我们曾如此期待外界的认可,到最后才知道:世界是自己的,与他人毫无关系。"这世上,有人听从利的牵引,有人听从他人评价,有人听从内心声音。你若一心只想活在别人眼里,注定会迷失在自己的心路上,处处皆有他人目光,你也将无暇顾及。说到底,生活其实就是一个自己取悦自己的过程,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绝大多数事情,对别人而言根本毫无干系。你以为的别人的看法,其实都是你自己的想法,大可不必为没有得到别人的理解而唏嘘慨叹,也不必为了取悦他人而委屈自己。生活总归是自己的,当你学会放下对别人的关注和期待,开始爱你所爱,行你所行,听从你心时,便会活得更真实、更自在。
汪曾祺《人间草木》里,有一段描写栀子花的话:栀子花粗粗大大,又香得掸都掸不开,于是为文雅人不取,以为品格不高。栀子花说:"我就是要这样香,香得痛痛快快,你们管得着吗!"人生在世,与其活在别人的看法里,不如就做一朵洁白通透的栀子花,开得不疾不徐,香得痛痛快快,长成自己喜欢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