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雨闲趣

知远网

2023-08-22文/杨兴智随笔

南方多雨,今年尤其充沛。

小桥流水人家。粉黛白墙青瓦。

烟雨朦胧中,总让人不自觉间想起铺满青石板街的江南小镇。

而蛰居西南小城,下起雨来外面常是道路泥泞,无事不愿出门,只好站立窗前,静静听那雨落下的声音。

“殷勤昨夜三更雨,又得浮生一日凉”。同样道路泥泞,贬谪黄州,幽居乡间的苏轼,却掩盖不住游赏的欢快和闲适心境。村舍外,古城旁,林、山、竹、墙、蝉、草、池塘……到处都是可入画的美景,难怪苏东坡在“心似已灰之木,身如不系之舟”之际,还能旷达地怀念说“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。”

听雨,听的是一种真性情。陆游独卧孤村,风雨大作之时,还想着为国杀敌,“夜阑卧听风吹雨,铁马冰河如梦来”。而同为宋人的贺铸,则“空床卧听南窗雨,谁复挑灯夜补衣” 思念亡妻。在经历宦海沉浮之后,虞集却忽然无比想念家乡“京国多年情尽改,忽听春雨忆江南”。

听雨,听的还是一种心境。众生芸芸,世间百态,妙趣横生。在喧闹繁华的闹市之中,客居京华的陆游却以“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”化开惆怅。而《山居秋暝》之间,王维尚能感受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”之清新。依靠杖藜扶过桥东的志南和尚,更是在“沾衣不湿杏花雨,吹面不寒杨柳风”中品味到心旷神怡。

而雨打芭蕉,在闲情之外,却又多了听雨人的几分愁绪。“一声声,一更更。窗外芭蕉窗里灯,此时无限情。梦难成,恨难成。不道愁人不喜听,空阶滴到明。”感伤羁旅之际,词人思念之情,一夜不绝。在《秋灯琐忆》中,清人蒋坦烦恼得更是直接“何故闲来种芭蕉,早也潇潇,晚也潇潇。是君心绪太无聊,种了芭蕉,又怨芭蕉”。无奈纠结之中,也只好感叹“竟悔当初未种桃,叶也青葱,花也妖娆。如今对镜理云髫,诉也无言,看也心焦”。

少时曾经以为,赏月是第一等不花钱的雅事。可年岁渐长后慢慢觉得,听雨比赏月更加能够使人心情平静。赏月总还有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月圆月缺”之难全遗憾,始终心存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美好希望。即使豪放如李白,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”也无法掩饰“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”的落寞。而听雨,在打湿心绪的同时,也能洗净心事,抚平心情。雨天的伤心,终究只是短暂的。李商隐在《雨夜寄北》中感叹“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”,却也有“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”的美好回忆聊以慰藉。纵使杜牧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人行人欲断魂。”之后,尚能“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”。因此在雨后,更多的是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的豁达。

关于听雨,最有名的一首词当属宋人蒋捷的《虞美人》。“少年听雨歌楼上。红烛昏罗帐。壮年听雨客舟中。江阔云低,断雁叫西风。而今听雨僧庐下。鬓已星星也。悲欢离合总无情。一任阶前,点滴到天明”。在滴答的雨声中,我们看到了蒋捷颠沛流离的真实一生。从少年、壮年一直到老年,达到了“悲欢离合总无情”的境界。虽然季羡林评说蒋捷听雨时的心情,“纵浪大化中,不喜亦不惧”。不管是年少的意气风发,还是落魄的壮志未酬,都会如同一江春水,滚滚东流。但三个时期,不同心境,常让人联想到自身,读来也不免凄然。

故而,听雨时也就需要有美好事物的相伴。如元稹直言“竹喧先觉雨”,李义山喜欢“留得枯荷听雨声”,朱光潜却独爱“厚积落叶听雨声”,他说“我等了很久才存了这么多层落叶,晚上在书房看书,可以听见雨落下来,风卷起来的声音。这个记忆,比读许多秋天意境的诗更为生动、深刻”。

没有雪花落下的潇洒飘逸,却能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。听雨,意趣多样,雅俗共赏,老少咸宜。可以邀请三五好友把酒煮茶,抚琴言欢;也可一个人抱膝独赏,或翻开一本闲书,或干脆静坐发呆,让思绪自由飞扬,遨游天际,纵横千古。忆起故时故地,故事故人,雨滴静静落在苔藓草地上,声音如丝竹入耳,打在心上,藏在心底。

滴答的雨声不会使人烦扰。你的心境愈空灵,你就愈不会觉得物事喧嚣。

人生无常,世事难料。闭上眼睛,静静体味生活的美好。

“眼前无长物,窗下有清风”。足矣。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