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光掠过台历,惊喜地发现今年国庆节与中秋节恰巧同日,作为中国人的两个重大节庆,前者属"古代",为"家"之团圆庆祝;后者属"当代",为"新中国"之诞辰庆生。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百姓而言,国庆与中秋双节相遇,那真是喜上加喜!
我1963年出生,在记忆里国庆与中秋同日已有过两次:1982年和2001年。今年是第三次双节喜相逢。
1982年,恰逢国庆节与中秋节碰个正着。那是改革开放初期,我家分到两亩多粮田,担任生产组组长的父亲还承包了藕塘和鱼塘,日子日益红火,并将草房翻盖成又高又大的砖瓦房。国庆前夕,我下班回家,蓦地发现祖母提前从上海回来了。只听上海来的二姑父说:"乖乖,改革开放才几大天呀,农村就发生这么大的变化!这不,外婆非闹着要回来住……"中秋(即国庆)那日,父亲像往年一样迎接这重大节日,不但做红灯笼,还插上生产组里的五星红旗,起早去集镇买了很多菜。母亲像备年夜饭一样,炸肉圆、炖肉、煮鱼、做月饼、摊面饼等。平时省吃俭用、精打细算、爱发牢骚的母亲,一下子变得喜笑颜开、温柔大方,她还透露说:"今年每人一只月饼!" 晚上,父母与姑父母四人都喝了二锅头,他们高兴得像一群孩子!身为党员的母亲,高声唱起了她平时最爱唱的歌:"唱支山歌给党听,我把党来比母亲;母亲只生了我的身,党的光辉照我心……"二姑也跟着哼唱。父亲与二姑父更是杯来盏往,絮絮叨叨,没完没了,最后俩人都微醺地嘟囔着:"今天真是难得的大喜日子,既是国庆节又是团圆节!如果没有毛主席,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啊!如果没有小平同志和改革开放,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呀!"
2001年,也是国庆遇上中秋。那时,我已在城里成家立业,居住单位家属区。"三班倒"的我们虽然没有放假,但那天我恰逢休息,孩子他爸是早班。单位大门口,红灯笼、国旗早早挂上,同事们面带微笑,做着随时出行的准备。满大街都是节日的喜庆氛围。待老公一下班,就开摩托车载着我娘俩回乡下过节。那年,我的老父亲还健在,听说我们中秋要回来过节,他高兴得没得了,逢人就说:"我丫头回来过节呢。"父亲一早去菜场买了很多菜,我又带了些菜和月饼,结果将冰箱塞得满满的。小镇的每条街上,因单位、企业放假,到处是接踵而来的人流,还有迎国庆中秋的大幅标语。商场里的中秋货品丰富多彩,各种各样的月饼让人眼花缭乱。中秋节吃月饼、赏月,在任何年月都是不可缺失的中华习俗;人们以月之圆、饼之圆取团圆之意,寓意着游子思念故乡、亲人之情。晚上,父亲早早在老屋门口摆了一张大方桌,上面摆满了各种敬月食品:月饼、子孙藕莲、花生、栗子、苹果、梨子、菱角、葡萄……还有我儿子最爱吃的北京烤鸭、盐城藕坨子等。那天,月亮显得格外大、格外圆、格外亮,父亲请来几位老邻居一起聚餐、赏月。皎洁的月光下,风儿轻唱、蟋蟀弹琴,10岁的儿子一蹦一跳,黏在父亲身边左一个外公右一个外公地欢叫着,乐得父亲合不拢嘴。饭菜的美味、瓜果的清香、泥土的芬芳,在歌声中飘散,在笑声中荡漾……那次,父亲又喝高了,举杯对明月说:"老太婆啊,今天又是国庆中秋日,你在天堂还好吗?干杯!"
今年,又逢国庆遇中秋,我们已居住苏南城市十年,父亲也已离世十年整!每年中秋单位都发月饼,我每每看到月饼,总会想起儿时与父母家人一起共度团圆节的幸福场景……
年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人不同。又是一年中秋节,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