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亮馍

知远网

2024-04-22文/秦延安故事

朋友是位三甲医院的医生,不出诊的时候便去偏远乡村为一些老兵义诊送药。受他的影响,我也偶尔参与。中秋节前,应朋友相约,我们去看望刘爷爷。

刘爷爷家住在深山坳里,无儿无女。我们的车只能开到山脚下,爬了几面坡转过几道弯,只见一片核桃树下隐约有几间瓦屋,一位身旁放着双拐的老人正在剥玉米。朋友说:“那就是刘大爷。老人性格刚强,虽然已经93岁了,走路需要双拐,但还养猪、养鸡。”

听到我们的呼喊,老人拾拐起身招呼:“你们来了!快到屋里坐。”

看到我们手上提的米、肉和油,刘大爷嗔怪道:“你们来了我就高兴,不要带东西,应该把这些东西送给困难的人。”

朋友笑了,说:“也没带啥东西。奶奶呢?”

“这不快到中秋节了,你奶奶估摸着你们最近要来,说烙些月亮馍让你们尝尝,正在厨房忙呢。”

“月亮馍?”第一次听闻,我充满了好奇。

房子被收拾得干净整齐,靠门的土炕上,被子叠得像豆腐块似的方方正正。看着我惊讶的眼神,朋友说:“这是大爷的杰作。”“哎,这都是在部队上养成的习惯,一直保留着。”刘大爷谦虚地笑着说。

炕头的灶前,一位腰身佝偻、头发花白的老妇正在忙活。看到我们,刘奶奶笑得满脸的褶子都挤到了一起,又是让座,又是倒水。

朋友给刘大爷量血压、检查身体,我好奇地跑进灶间看刘奶奶制作月亮馍的过程。只见案板前,刘奶奶已经将花生米、核桃仁、白芝麻、黑芝麻、杏仁、葵花仁、葡萄干砸碎,并加入炒好的糯米粉、白糖和蜂蜜,搅匀,揉成了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馅料。然后用玉米油和好的面皮包馅,最后用模具压型。刘奶奶已经90岁了,但做起活来很有条理。我要帮忙,刘奶奶说不用,自己可以慢慢来。铁锅烧热,刘奶奶将一个个月亮馍放进锅里。麦秸火在锅底均匀地奔跑着,几分钟后,刘奶奶用毛刷在每个月亮馍表面涂了蛋黄,再盖上锅盖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氤氲的热气在屋子里弥漫出香甜的味道。不一会儿,一个个满身金黄、表皮酥脆的月亮馍就出锅了。

“这些馅料都是自家树上和地里产的,你们多吃点。”刘奶奶将一盘月亮馍端到我们跟前说。

“这味道和五仁月饼很像,为什么叫月亮馍呢?”我奇怪地问。

刘奶奶笑说:“山里人在中秋节都是自家制作月饼。为了与市场上买的月饼区分,我们当地人就把自家做的月饼叫作月亮馍。吃了月亮馍,全家都团圆。”

刘爷爷接话道:“那年我当兵去朝鲜,走时,我娘连夜为我赶做月亮馍。我娘说,吃了月亮馍,保平安归来。”说到往事,刘大爷的泪水夺眶而出。他讲得慷慨激昂,听得我们热血沸腾,两眼流泪。

那一天,我们陪老人剥玉米、聊家常。走时,月亮已经爬上山头,两位老人执意站在门前目送我们下山。快到山脚时,我回望,只见山冈上,两位老人像两棵树站在那里。抬头望,天上一轮月亮馍般的圆月,照得大地通明,万家团圆。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