诚信是什么?究其本质,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,是公民的第二个"身份证",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信用的合称。即待人处事真诚、老实、讲信用,言必行,行必果,一言九鼎,一诺千金。
诚信,成就人生。宋庆龄一生光明磊落,待人接物坦诚真挚。当年,宋庆龄与一所小学约定,六一儿童节去看望孩子们。可是到了约定的日子,天气突变,霎时间狂风大作,白雨倾盆,同学们都以为宋奶奶不能来了,但她依然冒雨前去赴约。看到和蔼的宋奶奶准时莅临,同学们大为感动。宋庆龄人生的成功与其诚信的品格密不可分,诚信成就了她功勋卓著的一生。
诚信,成就国家。战国霸主秦孝公任命商鞅实施变法图强政策,但商鞅担心新法不能取信于民,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,承诺能将木杆搬至北门者,赏黄金十镒。百姓闻知,十分惊讶,但无人愿去搬动,商鞅就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镒。"重赏之下,必有勇夫",有一勇士将木杆搬到了北门,商鞅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,以表明没有欺诈。后来,商鞅颁布法令,令出必行,最终成就了秦国的繁荣昌盛。古人云:"得民心者,得天下。"只有对百姓诚信,才能众望所归、稳固民心。
诚信,是光明磊落,坦坦荡荡,是为人之道,立身之本,是社会有序运转的保证。古语有云:"人无信不立,业无信不兴,国无信则衰。"这些年来,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,到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,以诚信作为每个人在社会上的"通行证",已成为人们的共识。
古往今来,因不守信用而错失良机乃至家破人亡的例子不胜枚举。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。周幽王为博得美人一笑,命令手下点燃烽火,召唤大军,等到大军到后,才解释为玩笑,结果失去了诸侯对他的信任,等到真正敌人来犯时,他再次点燃烽火,却没有人再来了。事实证明,不守信用、不讲诚信会失去更多。
中华民族历来将诚实守信视为优良的传统美德。商鞅"立木为信"、季布"一诺千金"是古人对诚信的珍重;"活界碑"魏德友、江玉珍姐弟"良心秤"是今人对诚信的传承。诚信作为古人的信仰和今人的核心价值观,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迷人的光彩。览古今诚信之佳话,品诚信不言之大美——做一个懂礼仪、守诚信的人,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立言、立行、立德的奋斗目标。"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,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。"一个诚实、正直的人才能为人所信服,我们作为新一代中学生,更应牢记诚实守信的处世信条,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它传承发扬。
若把人生比作树,诚信就是其赖以生存的根——诚实守信的品格犹如不竭的甘泉滋润着它,庇护着它,失去这根,人生之树就无以立足,难以长久,必将沦为一根没有灵魂、腐朽堕落的木头。诚信,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根。巍巍中华,犹如一棵参天大树立于世界民族之林,沐浴阳光、经受风雨,昂首挺立在东方。诚信就是这棵大树深入土壤汲取水分与营养的根,它的蓬勃伸展使得整个社会有一个很坚实的基础,从而永葆生机与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