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亲来京

知远网

2023-10-17文/刘向晨情感

今年暑假里,和很多在京工作的人一样,我也匆匆赶往火车站。不是启程,而是接人。

那是早就定好的计划。趁我在京挂职,让母亲、妻子和儿子来北京,全家一起过几天。母亲原本不愿来,说自己年纪大,身体不好。但我知道,母亲是不舍得来回将近400块的车票钱。我说,票都提前订好了,退票要花很多手续费的。母亲便不再言语。

母亲目不识丁,儿子尚年幼。在汹涌的地铁人潮里,我照顾母亲,妻子照看儿子。拽着母亲的手,我一刻也不敢撒;妻子怀抱儿子,安抚着他的“挣扎”。母亲说:“这地铁里咋跟过去赶庙会一样挤?赶庙会把你挤丢过一次,差点没把我急哭……”

跟同事合租的房子。所以,母亲、妻儿挤在我的房间,我自己则睡客厅沙发。母亲想跟我“抢”,但被我两句话“怼”了回去。过去,老家的床铺少,每次回去,父母只能打地铺,我也吵着睡地铺,但母亲两个巴掌打在我屁股上,我乖乖跟着爷爷奶奶去了东屋大铺。现在,早已成家立业,在外闯荡多年的我,于年迈的母亲而言,我的每句话如同“圣旨”,她总是静静地听,默默照做,虽偶有“反驳”、时有“絮叨”,但往往我一句话便戛然而止。

对于在京几天的安排,我原本计划了多条路线,但第一天母亲就说有点累,她想在住处休息休息。想到年迈的母亲和我们一起往人堆里扎,心里确也有些发紧,便同意了母亲的建议。傍晚,等我和妻儿回到住处,才知母亲根本是忙碌了一天——客厅、卫生间、厨房、阳台收拾得干干净净,就连同事的房间都打扫得一尘不染。“闲着没事,就帮你们打扫打扫。”难得来趟北京,母亲时刻想着的,还是自己能为儿子分担什么……

曾经,母亲来过北京一次,只去了天安门。这次,对于故宫、八达岭、十三陵,母亲都不愿意去,总说天太热、人太多、路太远……无奈,我决定带母亲到住处附近的公园逛逛。

公园里绿树成荫,鸟语花香,但最吸引眼球的还是散落在各个角落里的众多老年健身团体。那些老人个个精神抖擞,花样翻新,忘我表演,引来游人驻足和掌声。我对母亲说,你看北京的老人,多潇洒,多滋润,多会生活。母亲眼里透着新奇,头却摇着,嘴里说,没时间,没工夫,学不来,也学不会……

是啊,许多年,母亲被牢牢拴住了,不曾有过清闲的时候——过去,起早贪黑操持一家老小生活;近几年,又南渡或北上,照顾我和弟弟的家庭,抚育两个孙辈。我有早起写稿的习惯,不论周末还是假期。在济南工作的时候,母亲晚上睡前都会倒上一保温杯开水,放在我的电脑旁。这样每天早起写稿时,热水已成温水,正适合饮用。

母亲来京的第二天,早上五点,我在电脑旁又发现了那只蓝色的保温杯。水不冷不热正好。记起母亲常嘱咐的一句话:多喝水,少抽烟,别熬坏了身体。我心里暖暖的。

住的地方挨着一条美食街,有多家北京人趋之若鹜的老字号。在京工作期间,每逢周末我常到这里吃点东西,慢慢也品出了几分老北京的韵味。想着这些有着几百年底蕴的京城美食,一定要带母亲和妻儿一起品尝。老字号,人就多,得排队。母亲说,我在这排着,你们仨再去逛会儿。母亲心里,排队这样耗时无趣的事情,理该她做;孩子们宝贵的时间可以做更有用的事情。

但排半天队买来的美食,母亲吃得却不多。一来口味一时不太能接受,二来她还要“伺候”一旁调皮捣蛋的孙儿。

每顿饭下来,母亲总会问花了多少钱。我和妻子心照不宣把价格打个五折再告诉母亲,母亲欣欣然说“不贵”,脚步也轻快起来。母亲常说,嘴馋了,心就浮了,哪还有心思干活。所以她从不讲究吃喝。

一周后,我送母亲和妻儿去火车站,返乡。路上,母亲反复叮嘱我,在北京好好干,家里的事你放心。我点头称是,心里别有一番滋味——我在外挣钱养家,被视为家里的顶梁柱,但对于我们的家,母亲和妻子又何尝不是顶梁柱?!我做了甩手掌柜,而她们,则维系着整个家庭的温暖与希望。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