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乡偶书

知远网

2024-07-08文/吴鲜情感

近些年,我很少回故乡了。不是不能回,是我不想回。

"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"唐,贺知章的诗。在当下,它业已散失了大部分在我看来作为乡愁的那一份实际意义。虽说我尚未到鬓毛衰的年岁,但已是人过中年了。母亲独居乡间已多年。我和妻的每次回乡,目的只有一个,就是回故乡看望母亲。但,我越来越怕回乡,越来越怕看到母亲的目光。母亲老了,明显地变老了,老得有些老态龙钟了,毕竟她已过古稀之年。但在我们的心里,我们从不愿母亲一天天地老去。

母亲一生都是一个刚强的人。打小,我们兄弟只怕母亲,不怕父亲。在我们家,是真正意义上的"慈父严母".父亲是个好人,一生都是一个好人,涵养好,脾气好,在我的记忆里,他从未打过我们兄弟一下,父亲曾为军人,凡事讲道理。母亲则不同,性子急,加上性格刚强,小时候的我们,兄弟哪一个没挨过母亲的揍?母亲的目光很严厉,一直以来,从小到大,母亲的目光都是威严的。这在一定程度上,成就了我们兄弟,从打小时起,我们干任何事都得认真努力,不达目标誓不罢休。

就在我和大弟上大学小弟上高中的节骨眼上,父亲猝然离世,英年早逝。家中的顶梁柱一下子塌了,一时间令我们陷入了无边的黑暗与悲痛之中。好在母亲坚强,擦干眼泪,带着我们毅然前行。打那以后,我们发现,母亲对我们变得更加严厉了,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后来在工作中。母亲干了一辈子的基层工作,处理起问题来,干脆利落,从不拖泥带水,对事不对人,公平公正的影子,在母亲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。

乡间空了。这是近些年来,母亲常唠叨的一句话。俗话说:树老根多,人老话多。但母亲的话并不多,当说必说。她深爱着她的孩子们,我们兄弟,她的三个儿媳,以及她的三个孙儿们。她对我们,从不厚此薄彼,一视同仁。我曾和大弟在聊天中提及,母亲是一个公正无私的人。大弟也是一个公正无私的人,这与他所从事的政法工作这一份职业有关。母亲常提醒大弟,工作中,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。小弟曾在某次席间揶揄母亲道:"妈妈这是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啊!"是呵!母亲的严厉成就了我们,我们的努力工作又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。实乃家风使然也。我们打心眼里感激着母亲,她不仅养育了我们,还教会了我们何去做一个顶天立地堂堂正正的人。

乡间无闲月。故乡的四季,乡人们都是忙碌的。在我的记忆里,乡人们的脚步总是匆匆的。从晨起的一地露水开始到带月荷锄归,时光,岁月,乡村,记忆,汗水,忙碌,劳作,希望,收获,满足。乡村的夜晚,飘香的饭菜。明亮的星星,温柔的月亮。蓝蓝的夜,蓝蓝的梦。乡村大地,万物生长,四季轮回,岁月更迭。村庄,老人,妇人,孩子,她们抑或他们,成为了当下乡村的坚守者。我曾不止一次地问过母亲,现如今的乡村,日子明显的比我们小时候那会儿好多了,但我却感受不到他们的快乐了呢?母亲顿了一下,幽幽地说道:唉!现如今的一些人哟!眼里只剩下了一个钱字。是呵!这也正是我的困惑之处。

美好的一切,那段乡村时光,难忘的那年岁月,都去了哪里呀?母亲见我难过,反倒开导起我来,人得学会与时俱进,经济发展了,人的观念必然会变。"不患寡而患不均"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。我复问起妻来,"我是不是有些念旧?""是的!"妻坦诚地回复于我。都说青春作伴好还乡,我的青春又在哪里?一晃,我们都老了。儿子说,"老爸,你这句话不对,革命人永远是年轻。"我知道,这是儿子安慰我们的话,我们终将与故乡,与村庄,与当年,与岁月,一同老去,质本洁来还洁去,一抔黄土掩风流。

岁月如歌,人生如梦。故乡,我在此生活了还不到二十年。但,村庄精神与乡村品质,却整整影响了我的一生。为人处世,待人接物,勤劳挚朴,勇敢善良,坚韧不拔,知足常乐。等等等等,而这一切,可都是我一生的财富啊!从乡村获得,从故乡带出,一路相伴,永闯天涯,直至功成名就,这是一种很好的品质,让我们一生享用不尽。

故乡在远方。故乡在身后。这是一个晴朗的日子,一个美好的春日午后,我静静地站在着老屋门前,深情地遥望起巍巍远山,故乡的池塘,故乡的小河,故乡的原野,故乡的阡陌。默默地感受着故乡温暖的阳光与轻柔的风,幸福地回忆着儿时的往事与乡村的过往。一切都在改变,一切从未改变。天还是那么蓝,地还是那么广,风还是那么柔,心还是那么大。天之大,地之大,总比得了心之大呢?

一夕回望里,两行热泪中。在一地灿烂阳光下,蓝蓝的天上白云飘,白云下面我们跑。河滩放牛也好,忙趁东风放纸鸢也罢,乡村的,城市的,凡有孩童的地方,都会有一帧帧美丽的影像空间永存于世,常念于心。美好,鲜活,生动,幸福,快乐,自由。"年深外境犹吾境,日久他乡即故乡。"我也一样有,在回乡偶记里记述,在回乡偶记中回味。

回乡偶记。心灵之旅的那个忠实记录者,于我而言,读你千遍也不厌倦,你,故乡的一草一木,都深深地印在着我的脑海之中。从来不需要想起,永远也不会忘记。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