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诗史中,曾经有一派诗歌,如银瓶乍破,铁骑突出,格外引人注目,它就是唐诗中的奇葩——边塞诗。
但在诵读之余,我们发现,另一类人物,他们以大地作笺,金戈作笔,一腔热血,满怀忠义,把诗歌写在万里疆域。左宗棠,便是这类人中之龙,百鸟之凤。在新疆的大地上,他赴汤蹈火,纵横驰骋,以铁血之笔,成就伟大的诗篇。他,不愧是我中华最杰出豪迈的边塞诗人,他用一种特殊的方式,一路西进,一路挥笔,壮写三千里诗行。
历史的烟云已经散去,这些诗行的解读可以有千种百种,但我们愈往后读,愈发感受到这些写在天山南北诗行的深邃大意。
天地光阴,万物之逆旅,百代之过客。弹指一挥间,210年过去,湖南岳阳湘阴樟树港柳庄。镜头再次将这个僻静的小村庄和一位伟大的人物推到人们面前。
两棵百年老柳,将从甘肃肃州移栽入柳庄。三千里路云和月,这种从西北向东南的迁移,一下子便将近代中华风云搅和一体,拉近了历史,打开了人们的心路。
朋友叶文智,我名之为民间的“行动领袖”。他既非坐而论道的书生,也非固执蛮干的勇夫,一件事情,在他手中,总要捣鼓出很大的声音。
2022年的8月,我因出奇的酷热困在南岳,无意中收到他从甘肃发来的一条微信,“新栽杨柳三千里,引得春风度玉关。这张照片是我在敦煌月牙泉左公柳前拍的。今年是左宗棠诞辰210周年,经我创意、策划和游说,酒泉市委常委、敦煌市委书记石琳同意,拟从敦煌市辖区域内挑选两棵左公柳移往左宗棠故居——湘阴县樟树港镇柳庄,以表达后人对先贤的敬仰和缅怀之情,纪念这位晚清重臣收复新疆的丰功伟绩,致敬这位个性鲜明的湖湘之子的家国情怀。从世界文化遗产地敦煌移回的已经不是两棵百年老树,而是一种不屈不挠的湖湘精神。”
百年老柳的迁移,绝非易事,但我对文智的每一策划,都心存固念,只要他想做的事情,绝不落空。他可是天上地下,江河海湖,域内域外,山川险要,都玩了个遍,个中经典“飞越天门”“棋行天下”等,举世皆知,名满天下。
文旅融合,一虛一实,但文智善于将虚化实,善于将文化注入旅游之中,并使之物化而凝固,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理空间,从而达到一种雅俗共赏、文白共生的现象。
尤其是近年来,他对文化的理解,已经向更深的层次跃进,这种深层次的思考和创意,已经不是单纯的热热闹闹,震惊天下的文旅创意,而是追寻民族的血脉,家国的情怀,中华的文脉,以小见大,杯水生波。在境界上拓展人们的思维,在视野中拓宽人们的眼界。
百年老柳入庄,不愧为一次文化的盛宴。两棵百年左公柳,迁移柳庄。新栽地不足百平方米,但它以小博大,尺幅千里。
那一刻,我久久凝视那去冠除枝的百年老柳,老泪纵横,漫溢眼眶。
树高千尺不忘本。故土才是它的本源,这是左公柳生命的回归,灵魂的皈依。数千公里风雪漫漫的回乡路,瞬间便将远去的历史续接起来。两棵百年老柳也在那一刻幻化成左公高大伟岸的形象。
这个形象,堪称民族记忆中的殿堂级的形象,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,千秋万代,莫不享受他赋予的恩泽。你不为个人计,也不仅仅是为朝廷计,而是放眼未来,从国家民族的大义计,是真正的民族英雄,国家栋梁。
且行且远,我回头再一次向移栽的左公柳行注目礼。剪枝去冠,它被绿色的纱布包扎,可以想见伤痕累累,老迈躯干的情状。但在难得的冬日暖阳的辉映下,它仍然不屈傲立,雄魂犹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