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忆中的二圩港铁塔

知远网

2023-12-27文/朱进龙情感

曾记得,在我很小的时候,二圩港小学的东侧就建有一座铁塔。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铁塔下玩耍,后来同在二圩港小学读书,二十岁那年,我又被分配在二圩港小学做老师。其间,目睹了铁塔的两次重修,经历了从铁塔到木塔又到铁塔的全过程。

这座铁塔陪伴着我,前后度过了整整三十个春夏秋冬,见证了祖国的苍桑巨变,也见证了农村的日新月异。

二圩港的铁塔,是一座指示民航班机的航标。它于上世纪一九五二年八月第一次建成,初始建成的铁塔,由大小两道三角形结构组成,内外互接,上下勾联,全钢铁结构。高约四十米左右,雄伟地耸立在扬中的制高点上,顶部的占标直指苍穹,是扬中当时的最高建筑。

一九六四年,国家为节约钢材,将铁塔拆了改建为木塔,形状没变,只是高度比原来矮了一半。这座木塔仅仅保留了十年时间,后因腐蚀严重,于一九七五年倒塌。

一九七六年六月,国家民航总局决定在原址上重新修建铁塔,并委托南京军区工程兵部队负责施工。我记得,那年我在二圩港小学任校长。一天下午,我接到乡政府和大队部的通知,说是第二天有工兵部队一个小组来修建铁塔,让我们腾出一间房子存放建塔材料,还要妥善安排好工兵们的吃饭和住宿,让我们提前做好准备。

第二天上午,工兵小组一行四人,早早便来到了学校,随后大队派出的手扶拖拉机也把角铁、铁板、螺丝螺帽等驳运到学校。吃过中午饭工兵们便开始工作了,班长刘如水指挥着三个战土,肩扛着粗大的角铁如飞地奔跑着,不一会角铁就整齐地摆成了三堆。接着,他们又分成两个小组,将早已打好孔的角铁一根根竖起来,固定在原来的混凝土基础上。一个下午的时间,就竖起了内外两道、上下两层的钢架,他们那种拼命的精神,飞快的速度,让过往的路人见了无不赞叹。

到了第三天,铁塔越架越高,向上运送角铁的难度越来越大,加上梅雨季节的时阴时雨,给施工增加了很大的难度,当高度达到第七层的时候,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,刘班长和三个战士谁也不肯下塔避雨,一个个手拿着扳手,冒雨紧固着每一组螺丝。我站在办公室门口看着实在不忍心,便大声呼喊道:"刘班长,雨下得太大了,赶快下来避避雨吧。"

刘班长回答说:"不行啊,我们要和帝修反抢时间争速度呀!"就这样,他们一直坚持把上午搭建好的两层螺丝全部紧好才下了塔。

五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,当刘班长把高度占标稳稳地插在塔尖顶部时,激动得振臂高呼:"我们胜利啦!"

一座崭新的航空铁塔矗立在人们的眼前,它用巍峨的雄姿,迎送着南来北往的民航班机,为祖国的雄鹰保驾护航,指引方向。自此以后,每逢晴天人们便可以看到,从不同方向飞来的航班,在天空喷着白烟,全都要经过二圩港铁塔上空,成了人们眼中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线。

新的铁塔建成后,由于没有设立"禁止攀爬"的标志,加上东边装有一条可供上下的阶梯,顶部还设有两层休息平台,因此招来不少好奇的游客和勇敢的攀爬者。每天登上塔顶观景揽胜者络绎不绝。更有一些本地的勇敢青年,在夏季炎热的晚上,腰间系根保险绳,躺在顶部的休息平台上睡觉,既无蚊虫袭扰,又非常凉爽惬意。

出于好奇,我也曾多次登上塔顶,凭栏远眺。东方的巨轮破浪,西边的圌山青黛,南端的水天相接,北面的楼宇毗连,尽收眼底,美不胜收。抬头望天,翻卷的白云中夹杂着鹰啼声声鸽哨阵阵;俯首看地,满目的绿茵里隐现着农舍座座人影绰绰。真让人有一种"登高凭栏处,极目天地宽"的境界。

然而旧景不长,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,科技事业突飞猛进,各种飞行器全面进入雷达导航和卫星导航的时代,二圩港的导航铁塔,最终完成了它长达三十年的历史使命,于一九八三年九月被拆除。

窗前过马,转眼间又是四十年过去了,二圩港的铁塔也许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记忆,但它那伟岸的形象和不朽的功绩却永远铬刻在我的心中。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