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儿童节

知远网

2023-07-12文/刘宏杰故事

“都快‘六一’了,早晚咋还这么凉?今年的天气有些反常啊……”同事无意间的闲谈勾起了我对“六一”的回忆。

1986年出生的我,上小学时已经是90年代,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孩子对儿童节都有着特殊的感情。当时,每年“六一”各学校都会举行盛大的运动会。二三十年前,学校开展的活动虽然不多,可一旦列入计划,那就是不打折扣地认真开展,从学校到各班再到学生,都把“六一”运动会当成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来对待。在大家心中,学校运动会入场式就像天安门城楼前阅兵式般神圣。

进入5月,故乡小镇变得热闹起来,分散在大街小巷的学校不时传出敲锣打鼓的乐声,低年级的学生特别羡慕能进入鼓号队的大哥哥、大姐姐们,他们手中的鼓号似乎成了“身份”的象征,没能入选鼓号队的高年级学生就想方设法进入“百面红旗”方阵,总之务必让自己在小学阶段“辉煌”一次。

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特别在意集体荣誉这件事,都想让班级在运动会入场式上“露脸”。一、二、三年级的学生太小,没有大哥哥、大姐姐那些露脸的机会,就老老实实地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练习正步走、齐步走、喊口号。记忆中,小学阶段的每个5月都会特别累,同时又满怀期待。班主任老师经常占用下午的“副科课”进行训练,有的孩子当然也包括我在内,经常因为“顺拐”被批评,回家后还得在家长的指导下反复练习。

在5月的最后几天,学校几乎进入了沸腾似的状态,每天下午师生们都要进行一次入场式的彩排,孩子们一个个累得小脸通红只盼着能躲在树荫下休息,盼着阴天最好能下场雨,可以偷懒躲过一次彩排。

学生们的服装务必要统一的,黑裤子、白衬衫、小白鞋是标配。每年“六一”前,总会有家长带着孩子去买服装,那时的马路坑洼多、泥土多,孩子们的小白鞋刚上脚就弄脏了,不知道是谁发明了一个小妙招:白鞋脏了,拿白粉笔往上一涂,效果立竿见影。因此,那几天穿小白鞋的孩子,衣兜里肯定都藏着一截白粉笔。

该练的也练了,该准备的也准备了,就等着“六一”的到来。运动会开幕那天,孩子们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,特别是在入场的时候,格外认真,生怕给班级“现眼”,平时喊不齐的口号也喊齐了,顺拐的“问题小孩”也走得顺溜多了,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走过主席台。入场式终于结束了,各班级在指定地点集合,过去的操场多半是炉灰渣子,大家也不管凉不凉,干不干净,席地而坐,准备正式比赛。

运动会往往要开3天,对于小孩而言,之所以喜欢过“六一”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可以尽情地吃零食。没有可乐、雪碧、冰激凌,五毛钱一瓶的橘子汽水是孩子们的最爱,毛嗑、爆米花、方便面都是上等零食。大家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,一开始还算守规矩,一会儿的功夫就乱做了一团,直到班主任老师大声训斥,才能消停几分钟。

运动会上唯一能让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是自己班级的比赛项目,扯开嗓子为赛场上的同学加油,每当有运动员跑过自己班级集合地附近,就拼命地呐喊助威,喊着、喊着就喊到了跑道边,维持秩序的老师不得不“紧急执法”……直到自己班级的比赛项目结束,孩子们又恢复到平静,该玩玩、该吃吃,变着法地跟老师请假,去冷饮摊儿上买冰棍。“六一”兴奋的不仅是孩子,还有校门口的小商贩,那些盖着小棉被的冰柜,一天不知道要被打开多少次。

说起“六一”,不得不提到与其相伴的降雨天气,似乎雨和儿童节有着不解之缘。平时顶着烈日彩排、训练,大家都盼着下点儿雨降降温,到了“六一”又祈求不要下雨。说来也怪,盼雨没雨,怕雨偏偏要下上一场不可。或许是节气的原因,每年“六一”当天,雨水总要来凑凑热闹。有时是淅淅沥沥的小雨,淋在身上冰冰凉凉的也不打紧,当然偶尔老天爷也会发发脾气,浇你个透心凉!

五年级那年的儿童节我至今难忘,那年我荣幸地参加了百面红旗方阵,家长更是破天荒给我批发了一箱汽水。运动会开幕式时天就阴的厉害,中午放学时下起了毛毛细雨,当时通讯还不发达,更没有手机、微信群。其实中午放学时学校已经在大喇叭里通知下午放假,一直跟周围同学玩闹的我根本没听见,下午拿着小伞顶着雨往学校跑,跑到半路,雨越下越大,到学校时浑身都湿透了。见学校大门紧锁,我傻了眼,跑到校门口的小商店躲雨,发现里边还有几个像我一样的“落汤鸡”,我狼狈地返回家,父亲不由分说赏了我“一顿笤帚疙瘩”。唉,我这心里别提多委屈了……

周一间操,学校大喇叭通知说,周四、周五继续召开运动会,一时间我们的欢呼声淹没了大喇叭。补开运动会的那两天风和日丽,温度适宜,我就这样度过了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儿童节。

上了初中、高中、大学的我,与儿童节的距离越来越远。师范专业毕业后,我顺理成章地做了一名人民教师,于是我与儿童节“再续前缘”。

刚刚参加工作那年,单位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校舍低矮破旧,校园凸凹不平,更要命的是学校所处位置恰恰是镇里地势最低的地方。那年5月,突然下了一场大雨,校园一片汪洋,最深处足有一尺多。就要到“六一”了,可操场上全是水,这可愁坏了师生们,等大水退下后,校长领着学校一百来号老师垫土、垫炉灰渣子填补场地,那段时间的周末老师们顾不上休息,都来学校义务劳动。终于,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那年的“六一”运动会如期开展,天公作美,那几天也没再下大雨。

那场大雨过后,上级领导了解到学校的情况,决定在原址附近重建教学楼。第二年春天,孩子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,操场也变成了平静高端的塑胶场地,自此我工作的小学进入了“现代化”时期。新学校、新面貌,为了庆祝校园搬迁,学校决定在当年举办大规模的“六一”运动会。

为了办好这次新校区的首次运动会,学校给老师们布置了任务,我的任务是训练鼓号队。可是,我既不懂吹号又不会打鼓,如何能训练好六七十人的队伍呢!本想推掉,可碍于面子,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苦差事,好在有有经验的老教师传授经验,他们告诉我:可以在高年级找一些会吹号、打鼓的“老队员”,让他们带新队员,我负责管理就行。于是,我带领孩子们起早贪晚地练了40多天,终于等到了运动会开幕的日子。那天,孩子们穿着崭新的服装,迈着整齐的步伐,一时间校园内号声嘹亮、鼓声雄壮有力,一下子成了开幕式的亮点,那一刻我悬着的心才算放下,孩子们的精彩表演让我有了一丝成就感,也圆了我儿时的“鼓号梦”。

之后的每到儿童节我都忙得不亦乐乎,除了班主任的工作还要承担“六一”运动会开幕式的解说工作,台上讲得口干舌燥,又得跑回班级照看学生们,虽然忙点累点,可跟孩子们互动、交流明显比平时多了,无形中拉进了师生间的情感。

最近这几年,庆“六一”活动大多以表彰和文艺汇演为主,曾经最令师生期待和激动的运动会改在秋季进行,学校的“六一”似乎越来越文艺了。儿子上幼儿园后,我又开始忙活他的“六一”,买服装、领着练习节目,参加幼儿园的文艺汇演,一桩桩一件件忙得团团转。

转眼又是一年儿童节,儿子也成了小学生,每天看着校园排练文艺节目的师生,颇有感慨:儿童节不仅是孩子们的节日,更是每个成年人生命中的美好记忆,无论是正在经历美好的孩子,还是曾经纯真的我们,都在追寻这份自由与快乐中慢慢长大了……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