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年夏天,父母在田里做农活儿,姐姐上学不在家。我闲在家里无所事事。奶奶做家务时,我喜欢在一旁观察,然后也想试一试,可奶奶不让我插手,说我还小。
一天,家里那只多日不下蛋的老母鸡,一个劲儿地“咕咕”叫。我问奶奶,老母鸡是不是生病了?奶奶说,它这是要趴窝孵鸡崽儿。
奶奶拿过装鸡蛋的筐,数出30个鸡蛋,放在一个坐窝里,再把那只老母鸡抓住,让它看那窝里的鸡蛋,然后又放开它。它便心领神会地过去,小心翼翼地趴在窝里,搂着那些蛋,也不再“咕咕”地叫了。奶奶说,老母鸡要这样孵21天,小鸡崽儿才能脱壳。于是我盼望着,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。
当我把这个盼想快要忘了的时候,小鸡崽儿们陆续地叨壳了。有几个叨壳晚的,我想它们憋在里边一定很难受,就打算用锥子抠开,让它们先透透气。可奶奶说,自己叨壳出来的鸡崽儿才壮实。我不信,就背着奶奶偷偷地抠开了一个,发现那只鸡崽儿的头窝在蛋壳里,便帮它把头伸出来,又学着奶奶的样子,嘴对嘴饮它一点儿唾液。没想到,这个因我“帮忙”而早产的鸡崽儿,果然弱不禁风,好些天才缓过精神来。
脱壳之后的小鸡崽儿,毛茸茸的,乖巧可爱。奶奶找来一个大纸盒子,去掉上盖儿,里面铺上报纸,放在火炕上。然后把小鸡崽儿一个个放进去,也把当了鸡妈妈的老母鸡放进去,最后再放里一碟水和一碟小米。
时间一天天过去,鸡崽儿们也渐渐长大,奶奶就把它们散放在院子里。当有猫或狗出现在附近时,鸡崽儿们会吓得边躲边叽叽叫。这时的鸡妈妈则扎煞开翅膀,做出一副拼命的架势,以此保护它的孩子们。它那勇猛的劲头儿,只在当了鸡妈妈时才会有。鸡妈妈带着那群鸡崽儿,在院子里的草堆旁刨挠着,每当遇到可食的谷物或小虫子,它就会发出“咕咕”的叫声,招呼孩子们过来吃。起初鸡崽儿们见到小虫子不敢吃,鸡妈妈就叼起放下,给它们做示范。小鸡崽儿们跟在鸡妈妈身边,形影不离。一旦有不小心走失的,鸡崽儿会一声声地鸣叫,鸡妈妈也会“咕咕”叫个不停地寻找。有一天,突然下起大雨。鸡妈妈躲在墙根下,张开双翼,将孩子们搂在身下,给它们遮风挡雨,而自己却被雨水淋成了“落汤鸡”。
秋天到了,鸡崽儿们都长成了半大鸡,羽翼也丰满起来,而老母鸡也不再是照顾它们的鸡妈妈了。可有的还恋恋不舍地跟在老母鸡身边,老母鸡就用嘴去叨它,让它自食其力去。
就在那年秋天,我上小学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