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野响起摇耧声

知远网

2023-08-17文/陈树庆情感

小满到,时光进入夏的隧道,田野已经醒来,褪去鲜嫩质地和青涩面孔,显现生命的粗犷与茁壮。站在空阔的田野上,耳边仿佛又响起"咣当、咣当"的摇耧声,此起彼伏,互相呼应。那是最动听的声音。

耧是过去北方农村用来播种粮食的农具,由耧腿、耧铧、耧把、耧斗、耧杆、耧疙瘩等部件组成。耧前面有两个比椽子细一点的木杆,叫作耧杆,供控制拉耧的牲畜用。耧有二腿、三腿、四腿数种,耧腿中间是空的,底端呈楔形,楔形的前面套着个铁铧。耧腿和耧杆相交约成120度夹角,安置一个上大下小的长四方形状的容器,叫耧斗。底部插板上被开了个长方形小口,叫"仓眼",为控制种子播种量。摇动耧把,耧疙瘩碰撞耧斗两边敲击耧斗板,摇动的快慢决定着种子从耧斗向下流出的种子多少和下种均匀程度,发出"咣当 、咣当"悦耳动听的耧铃声。

父亲是地道的犁把式。庄稼地里十八般武艺,拿得起放得下。过去播种没有机械,全部使用木制耧。耩地时,父亲将犁铧插入地里扶稳犁把,悠然地甩动手中鞭子,一声吟诵似的"嘚儿",套着轭具的耕牛温驯地迈开蹄脚,步伐均匀地开始奋力耕耘。父亲右手稳稳地按住犁把,看着犁沟深浅曲直,左手的撇绳微调着耕牛的方向和速度。新翻的土地在父亲身后慢慢地涌现出朵朵犁花,阳光映照下,升腾起乳白色的地气,父亲和耕牛都氤氲其中。

摇耧既是力气活,又是技术活。既要耧出通直的垄行,又要使下种量符合作物对密度的要求。这就需要根据地情、种子的性状等定好"仓眼",还要根据行进的快慢,确定摇耧的幅度、频率,只有巧妙配合,才能保证合适的下种量。所以好耧手摇耧,耧疙瘩敲击着耧斗,清脆悦耳,听那耧铃声如行云流水,在空寂的原野里流动,把幸福的期盼都寄托在连绵不断的耧铃声中。

农谚云:"春争日,夏争时,五黄六月争回耧。"需用耧耩地的农作物主要是豆类、谷子和秫秫。第一次拉耧时,我感到很新鲜,学着别人的样子,把绳子拴在耧腿上,使劲往前拉,不是走不直,就是来回拐,累得浑身大汗。摇耧的父亲对我说,身子要往前倾,劲要均匀,走步不能太快,也不能太慢,一只手扶在耧杆上就走直了。我照他说的去做,果然轻松了许多。拉耧的人从地头到地脚要走得直,摇耧的人把握节奏需摇得匀,齐心协力、配合得当、保持平衡,种子压实了才能茁壮成长。父亲讲的这些种地的道理,今天回味起来,更像是在教我如何做人。

播种季节是父亲最忙,也最快乐的时候。父亲每播种完一块田地,总是往地头一蹲,拿出旱烟抽上一袋,在烟雾中审视着自己的作品,沉浸在丰收的憧憬中。播种芝麻、谷子是父亲的拿手绝活。只见他用手轻轻拨动耧眼挡板,几下就能把耧眼定好、定准,然后两手扶耧,手、眼、足并用,耧铃发出悦耳、欢快的咣当声,种子便被投进父亲给它们精心拾掇的大地"温床"中。父亲告诉我,在所有的庄稼活中,播种是技术含量最高的:耧脚深了,种子出不了土;浅了,则种子容易露出地面,发不了芽。扶耧行进速度疾徐快慢,与种子发芽出土后的疏密度、行株距有直接关系,影响着产量高低。播种是辛苦的,可看着种子倒入耧斗,一粒粒一行行从"仓眼"里流入地里,胸中长舒一口气儿,心就畅快了。

农业机械化,有了播种机,"摇耧"这种古老的播种方式,泯灭在农业发展岁月里。虽居城垣之日旷久,但对田垅之间摇耧声,仍然存有一种怀念。怀念摇耧声,是因为父亲教我的耕种与做人一样的道理,让我记起种子飞翔的过程,始终激励着我更加踏实地做人做事。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