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镇茅肆

知远网

2023-08-16文/施光华随笔

茅肆,是我家乡小镇对厕所的称呼。"茅",草也,估计先人曾用此物扎墙或铺顶遮掩。"肆"乃多义字,也可理解为房舍、店铺,过去把酒馆叫作酒肆。把厕所叫作茅肆,显得脱俗、文雅,这也反映出家乡小镇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。

我小时候见到的挖茅肆活儿比较简单,不搭棚子,不上盖板,只挖一个小的或大的土圆坑,侧面留有排泄口,用砖头水泥砌成。小的可容纳2~5人,大的可容纳10多个或更多的人,高度接近或掩没施工人员头顶,然后围上土墙,留个出入口,墙头上压一层稻草便大功告成。小的家庭使用,大的生产队使用。

这茅肆既不挡风亦不遮雨,布局在小镇居民房前屋后、小庭院和道路旁。如厕时不分性别,男女均可使用。男性如厕时,听到外面有脚步声就干咳几声,表示有人。女性如厕时,将红色或其他颜色的裤带布条搭在墙头上,作为信号公示。这如厕方式也就在这平淡的日子里心照不宣,相安无事地践行着。但偶尔也会闹出一些令人尴尬、啼笑皆非的事情来,如有的男性内急了,明明听到干咳声,也欣然前往,"共同分享"这本不宽敞的地方;有的大叔因饮酒过度,意识模糊,全不在意这墙头上还搭着一根花布条。

种庄稼需要肥料,故茅肆容纳的不光是人粪,还有家禽家畜粪便。几十年前的农村是集体所有制,社员家的茅肆由生产队组织人员挨户出粪,运至生产队设在田野里更大的茅肆内汇集发酵,伺机对庄稼进行施肥。报酬则根据出粪数量记工分,年终分红。

茅肆给乡亲们生活带来方便和收入外,安全和卫生也带来很大隐患。不光是又臭又硬的石头,每年掉下去的鸡鹅鸭只、小猫小狗也不在少数,甚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还发生一起掉进小孩被淹死的悲剧。每逢夏季,蚊蝇蛆虫出没粪池,污染环境,极不卫生。

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让小镇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,在县、镇两级政府正确领导和广大居民大力支持下,小镇先后架起了高压线、建设了一座自来水厂和一条新大街,并对老大街实施改造。近年来,为推进"厕所革命",促进社会文明,对全镇茅肆即旱厕给予全部废除,每户统一安装标准化抽水马桶。同时,组织广大居民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活动和安排不同的就业方式,不断增加居民家庭财富积累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小镇彻底告别了世世代代吃水靠肩挑、照明靠油烧、吃粮靠返销、房前屋后拉屎撒尿现象。家乡父老乡亲们纷纷称赞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,让我们过上了具备城市生活条件,比城市还环保的小康富裕生活。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