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河,洛河,两条河从历史深处流淌而来,路过洛阳,汇入黄河之前,在城东随手挥洒一笔,遂从中原文化的传统厚重中,漫逸出一派清灵秀气的梦里水乡。
这片水乡,在伊河以北,洛河以南,两河相距最近之处,不足十里,最远不到二十里,可以说是洛阳的“两河流域”。流域内大大小小近百个村庄,稻米飘香水草丰美,人称“夹河滩”。
夹河滩,这个外人看来不知所云的名字,在河洛地区却是遐迩闻名。这里自古便是旱涝保收的粮仓。农耕文明时代,这里是经济最为繁荣的富庶之地。中国最早的夏文化历史遗存——二里头遗址,就位于夹河滩的翟镇。这里孕育的文明,成为后来河洛文化,乃至华夏文明的开端。
夹河滩多水,所以盛产水稻;夹河滩水质清甜,所以灌溉出的大米品质优良,在洛阳城里曾有盛名,被称为“佃庄大米”。
曾经,大米是一代人的“轻奢品”。朋友说,她小时候住在半山区,只听说过白花花香喷喷的大米,却从未吃过。一年春节前,在洛阳城里上班的父亲,提回半袋“佃庄大米”,说是出自伊洛河之间一个叫夹河滩的地方,令全村人羡慕不已。
每年稻米成熟之后,夹河滩人就开始八仙过海,有人骑自行车上市里叫卖,卖钱之后换回日用品;有人去南边山区,早上自行车驮半袋大米出去,傍晚换成一袋红薯回来;还有人把大米爆成米花,加上糖压成块,走街串巷卖米花糕……
播种、灌溉、施肥、收获……水稻绿了又黄,年复一年,日子轮回,生活往复。
夹河滩多水,自然少不了芦苇荡。夏天芦苇比人高,我和一群孩子,常常一大早就钻进去捉迷藏。秋天和冬天,芦苇们仿佛商量好了,几乎是一夜之间,把自己的头发变成白色。这时候的芦苇荡,白茫茫一片,如一首关于岁月的老歌。
夹河滩还多池塘,多莲花,多鱼。春天莲叶出水,夏天莲花盛开,秋天摘莲蓬剥莲子,冬天挖藕捕鱼。一年四季,池塘从不寂寞。童年的我,曾无数次站在池塘边,与莲花遥遥相望。
生活在夹河滩,与其他地方一样,梦想与现实共同流淌。但因为有两条如此美丽又如此沉默的河流,又与其他地方不一样,灵秀与水汽一起氤氲,历史与未来互相照亮。
今年有机会驱车前往夹河滩,那里,道路宽敞,村庄整洁,显然,比几十年前人们的生活条件不知道好了多少。只是一路走一路看,却未见夹河滩的标志物稻田,心中不免觉得可惜。没想到车行路转,几只白鹭悠悠飞起,前面大片碧绿,如绵延的巨型绿毯,不是水稻田又是什么?下车一问,原来近年有一批年轻人,开启现代农业模式,种植几百亩水稻开办农场,稻田中养鸭,吸引水鸟栖息繁衍。水稻里看见新时代,夹河滩重现新水乡。
千滴水汇成河,万千个人聚为城。水流过洛城,城东有水乡,水乡有莲花芦苇入诗,水乡有稻田鹭鸟飞翔。曾经,这里历史厚重文化灿烂,如今我相信,这里前途光明、未来可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