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河的螃蟹

知远网

2024-04-28文/周红飞情感

中秋前夕,大闸蟹的广告占据了几乎所有小区的电动门、电梯广告,煮熟后饱满红亮、活色生香的螃蟹,已成为中秋节除月饼外新的代言品。

这在十年前的北方很少见。

这些年也吃到了不少号称"阳澄湖"或者其他湖的大闸蟹,对照上海人或美食博主的吃蟹"礼仪",咱这北方人的吃法吃相,未免潦草了。

对于螃蟹,很多年我是无感的,我在北方山区长大,食物谱系中似乎从未有过螃蟹的位置。看着浑身硬壳、张牙舞爪的家伙,第一感受是无从下嘴。

原本以为螃蟹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,后来看动物世界,看到的总是螃蟹躲鹳鸟、河豚、乌贼、章鱼的画面,且大多数时候螃蟹被鸟和鱼们大快朵颐。

今天看着"霸屏"的螃蟹,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:自然界里,只要被人当成美食,或美食等级越高,该物种就会成为"弱势群体",比如螃蟹。我对于身价高企的大闸蟹有了几分同情,想想,还是老家的螃蟹要幸福许多。

老家地处豫西伏牛山腹地,森林覆盖率百分之九十以上。伊河两边是树木繁茂的山,是山就有沟,沟里常年流水形成小溪。多条小溪汇入伊河,涨水时,伊河也足有百米宽。童年时的伊河河水清澈鱼虾甚多,还有老鳖和娃娃鱼,其中最漂亮的当数通身如彩虹般的"麻口"."麻口"个大胆子小,只要跳到水里驱赶再加上扔石头吓唬,"麻口"就会逆水上游,躲在水流湍急的石头缝里,这正是我们想要的结果。"麻口"平时巡游深水区,我们无从下手,但它若躲在水流湍急的浅水处,我们用双手沿石头边缘往里一卡,那鱼就跑不掉了。直到现在,那种在石下手拿把掐"麻口"的触感还很清晰,它有着比"白条鱼"更粗硬的鱼鳞,在我们手中有力地挣扎。摸鱼时不免摸到其他东西,比如说水蛇,更多的是螃蟹。

伊河里螃蟹超级多,几乎每个有罅隙的石头下面都会有,馒头大小的石头下,也大多会躲个指甲盖大小的蟹子蟹孙。那时我们很少去抓,因为更好吃的鱼都抓不完。

当时不知道伊河的螃蟹还有很多亲戚,看到鲁迅的《论雷峰塔的倒掉》里对"蟹和尚"生动鲜活的描写后,我和小伙伴们还专门抓了不少螃蟹验证"蟹和尚"的存在,结论是"书上写的也不真".现在知道了,鲁迅说的是大闸蟹。

童年抓螃蟹都是抓鱼时捎带,比如抓几只带到学校放女生文具盒里,或者看到特别大的带回家玩,玩腻了它们就成为鸡子们的美餐。

正儿八经抓螃蟹的一次经历,是因为父亲。有段时间,父亲腿疼,卫生所医生开的方子是"多吃点螃蟹".放学后,我就带着小伙伴拎个桶去抓螃蟹。伊河清浅,河水也就到小腿,到处都是瞪着大眼睛的家伙,说是抓,其实跟捡差不多,要不了个把钟头就是大半桶。

螃蟹拿回去后,大的把盖子一掰,然后把里面黄什么的清空,只剩下腿和白肉,一起下锅炒。医生说不能放调料,所以就是干焗了,老家叫"焙".整得焦脆,入嘴一咬酥碎。父亲就嘎嘣嘎嘣吃。我也吃过,因为没放盐,觉得食之无味,嚼两下就吐了。

后来长大了,才知道了伏牛山外还有许多山,伊河的螃蟹亲戚还有大闸蟹、面包蟹、帝王蟹、寄居蟹……也知道了鲁迅不仅写了"蟹和尚"恶心老法海,还把官气十足的人比作螃蟹,予以无情嘲讽和批判。

对于吃螃蟹者,鲁迅是大加赞赏的,他在演讲中说道:"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,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?……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。""第一个吃螃蟹的人"成了名言,成了对敢为天下先的探索者和先驱者的很高赞誉。

年龄大了,怀旧就多过于憧憬。"每逢佳节倍思亲",想念的除了亲人,还有那依旧青葱的山,依旧流淌的伊河,只是那河里已见不到"麻口",甚至见不到那曾俯拾皆是的小螃蟹。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