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古诗词里纳凉

知远网

2024-05-10文/王金玉随笔

春风暖面,夏风爽心。

秦观的《纳凉》诗:“携杖来追柳外凉,画桥南畔倚胡床。月明船笛参差起,风定莲池自在香。”诗人以单字入诗,不仅写柳、桥、床、月、船、笛、风、莲;同时顾及色、声、味,让人一步一景随诗人漫步绿柳林中,徜徉荷塘小径,夏风徐徐,荷香袅绕,暑热消于无形。“夜热依然午热同,开门小立月明中。竹深树密虫鸣处,时有微凉不是风。”这是杨万里的《夏夜追凉》,描绘一幅夏夜纳凉图:皎洁的月光,浓密的树荫,婆娑的竹林,悦耳的虫声,最是令人平添“心静自然凉”的情趣。

细品诗意,沿着诗之情趣,追寻古诗人的脚步,抚摸着岁月的痕迹,感受着如水的时光。那一丝丝的凉意,一缕缕的清风,让人在荷花风前纳凉,让纳凉诗沁入心牌。

孟浩然的《夏日南亭怀辛大》:“散发乘夕凉,开轩卧闲敞。”夏夜水亭纳凉,颇能清爽闲适。又闻竹露滴清响,引人怀念曾经与知音鸣琴的闲情;李白的《夏日山中》:“懒摇白羽扇,裸袒青林中。”诗人素来不羁,在暑热夏季,纵情山水,栖身林下,不拘流俗,袒胸纳凉,反归自然;白居易的《苦热题恒寂师禅室》:“人人避暑走如狂,独有禅师不出房。可是禅房无热到?但能心静即身凉。”对于暑热的不适,唯有居士显淡定。只是心静人自凉,一心一境要求颇高,常人不及;杜牧的《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》:“栏围红药盛,架引绿萝长。永日一欹枕,故山云水乡。”纳凉是舒坦,绿萝是美景,居南是羁旅,心恋故山云水乡,清爽之情油然而生。避暑忆旧,夏日荷花,总是与风月清凉挂钩,且含蓄淡远。荷花入眼,避暑忆旧,情如荷叶舒展,相聚不别心自凉,意义丰富而含蓄。

梅尧臣的《中伏日妙觉寺避暑》:“组宇迎凉日,方床御綌衣。清谈停玉麈,雅曲弄金徽。高树秋声早,长廊暑气微。不须河朔饮,煮茗自忘归。”诗人描写在寺院中消夏的情景。寺院殿宽廊长,古树参天,环境清幽,令人心静生凉;还有黄庭坚的《鄂州南楼书事》:“四顾山光接水光,凭栏十里荷香。清风明月无人管,并作南楼一味凉。”某日夏夜,诗人登南楼乘凉。倚栏而望,皎洁清辉倾泻而下。山光与水光相连相映相弄,一片又一片通明。方圆十里盛开的荷花,着实令人生凉。

红尘旖旎,春夏秋冬入画图。在夏有凉风秋有夜里,到古诗词里走一趟,欣赏一下古人笔下的夏景,评析一下夏日里纳凉的人生。再坠入古人文字深处,自然又是清风吹千里,又是荷花和夏凉厮守一季。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