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日小山村

知远网

2024-01-22文/马元社散文

隆冬时节,秦岭山里的小村庄进入了睡眠模式,山变得枯黄了,连出入的行人也少了。我喜欢坐在门前的石墩上晒暖暖,赏时光慢慢流淌,品日子静静划过。

夜里下一场雪,整个山川银装素裹,村庄内、山坡上,宁静壮美。一道道山梁,在皑皑白雪下,宛如一条条蟒蛇,盘旋在山野之间,那景象与气势,真可谓"山舞银蛇,原驰蜡象".一树树雪花装饰着寒冬的田野,如千树万树梨花般壮美。

老院子的柿树上,挂着几个柿子,雪落上面,白中带红,极有诗意。霜煞后的柿子最甜,也是雀儿们的最爱。天还没有亮,几只长尾巴雀就被雪色照亮的天空惊醒,不怕严寒,抖着翅膀寻觅食物,它们在树梢上飞舞着,你争我抢,吃着叫着。"哗哗哗",树枝上的雪纷纷抖落,露出了几颗暗红的柿子,鸟儿们雀跃了,站立枝头,打破了小山村早晨的寂静,也给老院子带来了几许生机。

小山村不大,住着十几户人家。这些年,年轻人都出去打工、求学,只有老年人和孩子相依相守,就如他们年轻时的选择一样。每次我进村,那些在门前晒太阳的老人,都会露出期盼、激动的神色:这又是谁家的娃儿回来了?一个人的归来,牵动着整个村庄的神经。

天亮了,父亲早早地起来了,用扫帚将门前路上的雪扫干净。母亲看了看东边天空,对父亲说,太阳出来路上的雪就消了。扫完雪,父亲便抱了些干柴,将炉火烧旺。人要是上了年纪,日子里就只有儿女了,心中最牵挂的也只有儿女。老人在一起聊天拉家常,也是三句不离儿女的家长里短。他们不时走出门,向村口张望,在村口等待。

说好回家的日子,我不能让父母亲失望;顶着风雪,装上防滑链,小心翼翼地翻过秦岭,回到了家里,父母甚是高兴。揭开帘子进门,一股热气扑面而来,与外边的冰天雪地相比,那叫一个暖和。母亲高兴地拍拍我的衣服,摸摸孙女的头发,急急忙忙去做饭。不一会端上一盘热气腾腾的豆腐,浇上辣子醋汁子,让我美美地吃一顿。做豆腐,那可是母亲的拿手活,早在前一天就做好了,尽管我多次劝说做豆腐工序太多、繁琐又辛苦,但总是挡不住母亲的热情,儿子回来了,就要做爱吃的饭菜。

在家里,除了热豆腐,我还爱吃母亲做的洋芋糊汤。"二亩地,一头牛,洋芋糊汤疙瘩火,除了神仙就是我。"这是流传在山里的一句谚语,也是过去山里人的生活写照。尤其是下雪的日子,外边寒风呼呼刮着,在家里吃着洋芋糊汤,烤着疙瘩柴火,坐在热炕上,那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。

山里人做洋芋糊汤,大铁锅下,干柴火慢慢熬着,锅里苞谷糁在咕嘟咕嘟冒着泡;四十多分钟,一锅糊汤就熬好了。吃糊汤,最好的搭配是咸菜,咸菜也是母亲腌制的。刚到冬天,母亲便从地里把莲花白割回来洗干净,放上粗盐、生姜、大蒜、大料等调味品,在瓮里腌制二十多天便可以吃了。一碗洋芋糊汤,一盘咸菜,一碟热豆腐,烤着炉子火,这种味道,这种场景,让我一下子回到了儿时。

这个时节,套逮野兔最好不过了。雪地上出窝觅食的兔子,会留下一串长长的脚印,随着脚印就能找到兔子窝。记得小时候曾经用火熏过野兔窝,熏跑了兔子。于是,我和女儿拿着一棵大白菜和一个大笸篮,在野兔活动的区域里,将白菜放在笸篮下,用两个木棍顶着笸篮,在木棍之间拉一根结实的细线;兔子进入笸篮下吃白菜时,只要脚一跳起来,就会撞到细线上,细线拉动木棍,笸篮掉下来扣住野兔。狡兔三窟,要让野兔上当,那可要想一些办法。笸篮的放置必须隐蔽,我们在笸篮上洒下一层雪,隐藏得和雪地一样,再在笸篮上压一块石头,防止野兔挣扎时顶起笸篮逃跑。一切就绪,等着收获,女儿高兴得手舞足蹈。

天空湛蓝,山里空气清新,冬季不刮风就是好天气。中午时分,太阳照射大地,绒绒雪开始融化,房檐上滴答滴答滴着雪水。我和父母亲坐在门前的小凳子上,晒着太阳,聊着天。父母说着,我笑着,爱人在旁边附和着。我们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山村里,传得很远很远。父母在,家就在,笑声和温暖就在。这个冬天的小山村,温暖一家人。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