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寻古

知远网

2023-11-07文/马继远随笔

深圳给人的印象,通常就是发达、现代、时尚。突然说深圳有不少历史遗迹,估计许多人难以置信,但,这确乎是真的。

作为改革开放之城,深圳才三十多岁;大鹏半岛咸头岭遗址的考古发掘则证明,在距今六七千年前,已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活动了——深圳的历史,其实很久远。

晨昏交替,岁月消磨,历史遗留在深圳的痕迹,大多烟消云散。也有些东西,幸运地保留了下来。它们,可能是一座古城楼、一片古村落、一棵古榕树,也可能是一座古庙、一口古井、一间祠堂,还可能是一座牌坊、一条老街、一家老店……带着岁月风尘,栖身在都市的喧嚣光影里,静默无声,只在不经意间,向人们打开一道缝隙,让人得以窥测过往的只光片羽。

出于个人爱好,对稍微上点年岁的东西,我都有莫大的兴趣。深圳的那些历史遗存,零散分布在城市的高楼大厦后、山海绿树中、民房村舍间,我经常是地铁、公交、的士、步行多种出行方式并用,借着地图导航去寻访。像有名的大鹏所城、南头古城、凤凰古村、甘坑小镇、中英街,我都去过。少有人去的赤湾炮台、宋少帝陵、大万世居,我也饶有兴致地去了。

有朋友吃惊地问我:你是来深圳考古的吗?到深圳这么多年了,有些你到的地方,我都没去过呢!

我不考古,我只是想看看,看看那些在时光长河中沉淀下来的遗存,现今是什么样子的,顺带联想一下历史过往。在宋少帝陵,回想陆秀夫“负帝殉海”的壮烈,思量其到底是愚是忠。在天后宫前,遥想渔民“辞沙”远行,代代传承延续着海上丝绸之路……

因为喜欢,寻访这些历史遗存,无须用值与不值来衡量。宋少帝陵,我猜测,十有八九是赵家后人穿凿附会而立的。即便为真,一座七八岁幼儿的墓,能有多大价值?去沙井看江氏大宗祠的蚝壳墙,路上花费的时间远超停留观赏的时间。到坪山的大万世居时,里面尚在整修,处处断壁残垣,只领略到了客家围屋的大概轮廓。不管这些遗存是真是假、颓败与否,它们都代表着时光和历史。人站在它们面前,总能感觉到生命的短暂、渺小,褪掉几分功利、浮躁。

还有一个感受历史的渠道,就是走进博物馆。深圳的博物馆很多,公立、私立的都有。博物馆展示主题丰富多样,除了代表传统文化的瓷器、陶器、书法、字画等,还有钢琴、自行车、居家服饰、版画、红木家具、油画、客家民俗、潮汕民俗、古生物等,种类多得令人匪夷所思。

不过,哪样东西没有历史呢?就是街上常见的自行车,到博物馆去了解它的缘起、发展,也能增长知识。尤其是一群人同去博物馆,连历史文化都跟着热闹起来了。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