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年后的今天,每当回想起年少时的乡间夏夜时,就免不了想起星星点点闪闪发光的流萤。
记得母亲讲过,在我咿呀学语的时候,她背着我走夜路,每当见到流游不定、时近时远的小亮点时,我就高兴不已地叫道:灯……灯……灯灯……于是母亲就及时给我纠正说:是"像灯灯",但不是"真正的灯",是"流萤",是一只只萤火虫在黑暗中飞舞寻找小伙伴……在这一母子交流过程中,也许母亲还给我讲过一些有关流萤的动人神话故事。比如说它们是天空打雷时爆出的一朵小火花变的,比如说它们是夜空中落下的一粒小星星变的等等。可惜的是我还不能记忆而记住它们。可等到能记忆时,我只对流萤本身感兴趣,而对有关流萤的民间传说不感兴趣了,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。毕竟我有一位善讲民间故事的母亲啊!
仲夏时节,只要乡间夜幕拉开之时,也就是流萤开心飞舞之始。其最好的表现是纷纷"点亮"了各自的"小灯",然后永不停歇地在低空中慢慢地飘游或是匆匆地流动。于是胆大的孩子们常常在户外的暗夜中追赶一个又一个小亮点,并时不时发出开心的欢笑。那欢声笑语最终常常以追捕"点灯虫"的孩子们碰跌成一堆而收场。于是回家时才发现全身沾满了泥灰与草屑,上衣或是裤子的某个地方甚至磨破了洞,自然是少不了要挨大人的责骂。但挨骂归挨骂,孩子们追捕流萤的游戏在古老的乡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过。说来也很难让人相信,如果一心一意尾随一个小亮点去追捕一只流萤的话,那永远是徒劳的。这也是乡间孩子们常常捕捉不到一只小小流萤的原因。从另一个角度说,其实乡间孩子们在玩追捕流萤的游戏时并不是想真正地捉拿,而是在此过程中求得一些欢乐罢了。
出于好奇心和想当然,我有一次竟然干起了捕捉流萤的勾当。那是进了乡间学堂认识了一些字之后,我迷上了看小人书,乃至到临睡前都要看上一两本才能坦然入睡。而煤油灯点长了是不行的,一是散发的气味难闻,二是父母也不容许浪费煤油。于是想了想,很快找了一个透明玻璃瓶,自做了一个捕虫的网兜,避开了常玩游戏的几个小伙伴,独自在户外的暗夜里捕捉流萤。可想不到辛辛苦苦干了大半夜才捉到了十几只。更想不到的是一旦捕捉到流萤时,它就不再"点灯"了。原本希望它们在玻璃瓶中一起发光而好让人看小人书,可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。它们仿佛一同约好捉弄我似地都不再发光。等到第二天早晨看那玻璃瓶,更让我失望的是绝大部分流萤都一命乌乎了,剩下的几只则在同伴的尸体中拼命挣扎。无奈之下,我揭开了玻璃瓶的纱布封口,放出了那些生有六只短脚、长着鞘翅、胸部呈粉红色、背部为栗棕色的指甲盖大小的幸存者,从此再也不干"捕萤借光"的傻事了。
对于流萤为什么一旦被捕就不再"点灯"的问题,直到上高中时教授生物的老师才给了我一个令人信服的解答。原来流萤的腹部有数千个发光细胞。这些发光细胞里含有两种化学物质:荧光素和荧光酵素。当氧气进入细胞时会促成这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发光。当一个雄性流萤想和一个雌性流萤交配的时候,它的腹部就开始像灯一样闪烁起来,它期待着它的"情侣"有所反应,闪烁起一样的灯光。如此说来,我们一旦捕捉到流萤时,受惊吓的流萤就关闭了氧气进入光细胞的通道,流萤的美丽"萤火"就会随即熄灭了。
与夜空中遥不可及的星星相比,大地上的流萤显得愈加可近、可亲与可爱。尤其是夏夜独自在乡野走夜路时,只要有几只忽闪忽闪的流萤梦幻般地在前面引路,再寂寞的人也将不再寂寞,再郁闷的人也将不再郁闷。而只要我们不去惊扰周围的流萤,就不难欣赏到它们浮动在黑暗中的醉人美景:那些闪着亮光的流萤,不慌不忙,无忧无愁,自由自在,款款低飞,不断划出转瞬即逝的道道优美银线;仿佛携着爱的明灯,伴着爱的情侣,在乡间夏夜欢乐起舞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