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洗东坡月色清

知远网

2023-07-07文/朱玥随笔

读旧书别有温暖和体悟。最近重读林语堂先生的 《苏东坡传》,常常被东坡的朋友圈所打动,现撷取其中数位,以抒敬意。

子由。手足之情、知已之义,集于弟弟子由一身。兄弟二人性格相反,子由少语,恬淡,明哲保身,是朋友们眼中靠得住的人。不过他也有果断智谋的一面,该说话时也能打破沉默勇敢发声。子由的才气文采不及哥哥一半,但他的作品有内容有深度,所以也成为独具一格的大文豪,东坡说他"木讷刚且静",真是恰如其份。

而哥哥是独步古今的性情中人,热情洋溢,洒脱豪放,最突出的个性是"眼中无一不好人",赤子之心,想啥说啥。其最大的遗憾也是想啥说啥,不计后果,甚至刚从狱中出来,又忍不住作诗讽刺奸人,连他自己也扔笔说"不可救药".

兄弟二人性格互补,子由仿佛是哥哥的影子,是哥哥的补充,是哥哥完美人格中缺少的那一笔。他们除亲情外,更是志趣相投,三观一致。哥哥是如此依恋着弟弟,每逢迁徙,总想距离弟弟近一些。他们一同外出游玩,联床夜话,没完没了的共同话题。史上最好的中秋词《水调歌头》,便是哥哥为弟弟所写。哥哥还对朋友说,"嗟余寡兄弟,四海一子由".

在"逮捕与审讯"一章中,哥哥因不吐不快终陷乌台诗案。子由上书皇帝,愿以一切官爵来替哥哥赎罪。不是所有的兄弟姐妹,都能做到这一点。

是兄弟,更是肝胆相照的朋友,这是上天偶一为之的恩赐吧。

参寥。东坡从杭州、密州再到徐州,几经风雨,年轻的情致渐渐不再。无人知道他笑闹畅饮的背后,隐藏着多少恐惧与悲哀。不过在徐州任上,他兴利除弊,政绩不菲,渐渐重新找回了自己。

"这时候一个重要人物来到苏东坡生命中。他就是大诗僧参寥。可能是秦观介绍的。说也奇怪,苏东坡在杭州住了三年,参寥当时住在附近,却不认识他。参寥自己也是大诗人,品德崇高,不愿沽名钓誉。他只远远望着苏东坡,默默敬仰他。之后,参寥成为东坡终生的好友。"短短数语,暖意融融。

一开始以为参寥是另一位诗僧。以前读《唐宋名家词选》,特别喜欢这支 《诉衷情》,"闲院宇,小簾帏。晚初归。钟声已过,篆香才点,月到门时。"在某些初秋的傍晚,下班后沿街慢慢走回家,头顶着淡淡的远天,疏柳随风摆动,总要想起这几句来,感觉十分贴切。

翻了一下旧书,不是参寥所作。作者名为"僧挥",又名"僧仲殊",是东坡的另一位好友,喜欢吃蜜食,"东坡性亦酷嗜蜜,能与之共饱",两人真是臭味相投。

东坡有好多各式各样的朋友啊。

陈太守。东坡刚入职时,任凤翔判官,风风火火很有一番作为,只是与上司陈太守关系不睦。陈太守是位老军人,为人刚毅正直,律人律己十分严格,在官民中威望极高,据说他命令士兵立正,就算天降箭雨,也没人敢动一动。

两个极具个性的人相遇了。陈太守视他为楞头小子,而东坡又怎会屈从于外在的权威?两人时常针锋对骂,最可恶的是,陈太守总要删改他起草的官文,东坡恃才傲骄,如何忍受得了。太守为挫他的锐气,经常故意冷落他,两人越闹越凶,到了要入京上表的地步。

后来陈太守建了一座凌虚台,竟要东坡作文以纪。"这个机会太好了,苏东坡舍不得拒绝,他要开开玩笑。刻石的碑记会流传后世,应该庄重、优美、富有诗意,他当然不能直接攻击陈太守,但是他射一支嘲弄的小箭,是不会有什么后果的。"这篇《凌虚台记》假想了平台将来倒塌的情景,暗讽陈太守井底之蛙自作聪明。这回陈太守似乎并不计较,他全盘接受,一字不改,叫人刻在了石碑上。(特地翻了《古文观止》,果然是一种讥诮、自大的语调。)

东坡与陈太守分开后,渐渐省悟出自己的不对。他内心惭愧,一直不太愿意说起这段事,几年后,为陈太守写了一篇墓志铭。东坡从不滥写墓志铭,即使王公贵族有求,也未必可得。他一生只写过七篇,除司马光外,他为陈太守写的是最长的一篇。语堂先生分析说,是因为他俩"最后彼此产生了极高的敬意".

这段小插曲在传记中并不算重要的篇章,却给我留下特殊的感动。原来聪颖如苏东坡,年轻时也曾如此肤浅莽撞。但东坡毕竟是东坡,光风霁月,心底无私怨,他罕见地屈头与人和解了。

读到这里时不由快速地反思了一下自己。曾经的委屈愤怒,有多少不是因为其中横着一个膨大了的"自我"呢?成长的道路,哪有不曲折的,感谢岁月,让我们懂得悔过自新。

又陈太守的儿子陈慥,居于黄州。东坡遭到放逐时,他的政敌知道他与陈太守有隙,故意将他贬到黄州去,想借陈慥之手杀之,没想到成全了他俩坚如磐石的友谊。东坡屡遭放逐坎坷飘零,陈慥总时时追踪着他的消息,不仅给予他精神上的慰藉,也不吝于物质上的帮助。陈慥还是东坡可以乱开玩笑的对象,那句"忽闻河东狮子吼,柱杖落地心茫然",就是写陈慥惧内的,可爱的情形流传至今。

其实东坡一生都是有滋有味的。再苦再难,总有无数人追随他,帮助他,热爱他。他是历史天空中的一轮皓月,满天星斗,便是他的朋友圈。如此星月交辉的盛景,令多少人赞叹、羡慕、自省啊!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