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大年和大过年

知远网

2024-02-27文/沙草随笔

这些年各地民俗文化融合有很多实例,比如说“过大年”,印象中应该是东北的说法,大约是由春晚和某些贺岁影片传过来的。洛阳人原来不说“过大年”,却说“大过年”,说这话常是在嚷(批评)人时。举个例子,小孩子顽劣,父母指责,奶奶会说:“不嚷孩子了,大过年的!”又如,不如意事常八九,下了眉头到嘴头,也会遭到亲人的数落:“不说啦,大过年的!”琢磨这洛阳话,亲切形象,把个“大”字放在前面,过年的分量还用说吗!你说大过年,我却不说了,因为过年就是大,不需说,只有在指责、数落人时才把这“大”带出来。家乡方言之含蓄,由此可见一斑。

过年为大,老街还有很多习俗。比如过年不讨债、不交割(账目往来),不用刑(对牢狱中的犯人)等。为了躲债,甚至有提前贴对子的(风俗中贴对子时间是除夕)。讨债人腊月二十几去要账,见大门上贴了对子,只能打道回府,因为人家已经“过年”了。至于不说晦气话,更是沿袭至今。孩子不小心打了碗碟,不能嚷也不能生气,赶紧说:“碎碎(岁岁)平安!”

过年为大,也体现在腊月的细枝末节中。购置年货时出手比平常阔绰许多。年货集市上,有“二十七八,活捉活拿”的说法,那意思很清楚,这几天年货价格陡涨,不用担心,卖得出去。买年货的心想,过年了嘛!必须丰赡,不说啦,掏票子就是了。厨事儿也庄重起来了。煮肉焯菜炸丸子,主妇们也都抱着虔诚之心,细致入微地准备,生怕做得不好。记得母亲焯莲菜和银条时那么上心,非要焯得白花花脆生生的,她老人家的脸上才会溢满笑意,像是完成了一件大事。蒸馍更是讲究,要虚泛泛的暄腾,雪白雪白,那胭脂色的红点点上去,如同婴儿的嫩脸蛋儿。

民俗中透着敬畏心和仪式感。敬畏心这些年说得多些了,敬天祀地祭祖宗,祈福禳(ráng)灾,朴素的情感中寄寓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,而所有的年俗,都要在一定的仪式中完成,比如过了小年天天有事干,比如贴春联挂红灯,比如熬年守岁盼吉祥,又比如正月十五闹元宵。仪式感,神圣庄重,使风俗传承中的人性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升华。细想,这年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,真让人顶礼膜拜。我们有年俗,中国有年俗,真是幸福!嗨,大过年!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