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馨的家园

知远网

2024-04-16文/毛继红随笔

兴义地处贵州、云南、广西三省区结合部,有"三省通衢""西南屏障"之称,属于我国西南出海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。有著名地理学家、旅行家徐霞客称赞为"天下山峰何其多,唯有此处峰成林"的万峰林,有"万峰之湖,西南之最,南国风光,山水画卷"之美誉的万峰湖;有集雄、奇、险、秀为一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。

1976年夏天,我第一次来到距家乡晴隆县城150公里,偏居贵州省西南隅的专署所在地——兴义。

当乘坐的货车风尘仆仆,一路风驰电掣,在崇山峻岭、峰峦迭叠、蜿蜒曲折、坑坑洼洼的泥砂公路上行驶了四个小时,进入稻花飘香、红袍满枝、广袤的桔山大坝,爬上那坡,看见公路边伫立着"兴义"的木制路牌时,兴义终于到了。

临风立于车厢、手扶挡板、极目四顾,映入眼帘的湖南街街道宽窄不一、平缓不均;街道两旁矗立着一排排高低错落、大小各异、年代久远的木柱瓦房、草屋;参差不齐、形态各异、疏密异常的梧桐形单影只地静立于街边……

几分钟后,就到了居住在兴义军分区的表姐家。

午饭后,表姐说,弟,让你侄儿带你去场坝街(现街心花园)瞧热闹,它是兴义的城中心,挺热闹的……

走出军分区大院,首先要经过宽约40米的湾塘河。唯见河水静静流淌,微澜轻泛,清澈透亮,河岸绿树成荫,遮天蔽日,水影交融,鸟雀翻飞,楼房千姿百态;三三两两的妇女在河岸浣衣,棒槌发出捶打衣服的梆梆声响,三五成群的赤裸少年在河里游泳、戏水;河面开阔处有一小岛,岛上建有茶馆、亭子,茶馆里烟雾腾腾,坐着一群没精打采的老翁,或手摇蒲扇,或饮茶,或吸水烟,或听人说书,或聊家常;亭子里一群老翁老妪,或坐或站,有拉二胡的,有吹笛子的,有弹月琴的,有伴随着旋律手舞足蹈、粗声大嗓唱歌的……

步入场坝,放眼四盼,中间开阔处,呈"0"字形,周围全是低矮存旧的瓦房、茅屋,有稻子巷、铁匠街、杨柳街、川祖街、豆芽街、宣化街六个出入口,放射状般向四面延伸。场坝面积不大,道路由青石块铺砌而成,锃亮圆滑。坝上人流如潮、熙熙攘攘、炊烟弥漫、诸味杂陈;卖水烟筒、凉煎粉、臭豆腐、油炸粑、烧包谷、烤洋芋等的商贩举目皆是;卖冰棍、雪糕、旧衣裳、老鼠药的则沿街大声叫卖,杂乱喧哗;来往穿插的自行车如入无人之境、铃声嘶鸣;人力板车、畜力板车踽踽而行……老妪们在坝子中间围成圆圈,手舞足蹈,不停地用青竹左右开弓拍打后背和前胸,唱着辨不出名的原生态山歌。我问侄儿:"他们这是干什么?"侄儿说:"这是打金钱棍".

后来我才知晓,当时兴义的城区面积也就几平方公里,吸根烟差不多就可以从东走到西,从南逛到北。不过,比起只有"一条街"的晴隆县城来说,兴义毕竟是专署所在地,还是要大些,平坦些,繁华些,热闹些,我还是以此行为荣。

1980年秋季,我到兴义师专读书时,兴义同几年前相比无多大改观,似乎还是原来的模样。

1982年春天,兴义撤地建州,成为黔西南自治州的地级行政区首府。

1990年初春,我从县里调到兴义工作时,兴义有了较大的改观。当此后的日子里,我骑着自行车、摩托车到湾塘河小岛公园跳舞、观看光着屁股戏水的少年;到场坝街品尝泡萝卜蛋炒饭、舒记杠子面、刘家羊肉粉;到大佛洞森林公园体验登山的乐趣、聆听百鸟啼鸣;到体育场观赏球类比赛、行走健身;到师专校园拜师访友、重温校园时光;到下五屯刘氏庄园感受建筑之美;到马岭河峡谷饱览鬼斧神工、雄奇壮美;到万峰林拍摄群峰叠翠、逶迤连绵;到万峰湖欣赏碧波万顷、山水画卷;到顶效观赏查白歌节、聆听布依情歌;到锅底河乘船游泳、品尝农家饭……每当此时,我都深深地感受到兴义日新月异的惊人变化。

时光荏苒,春去秋来,寒来暑往,我已在兴义工作生活32年了,度过了而立、不惑、知天命之年,在此为人夫,为人父,为人公,安居乐业,愉快生活,颐养天年,与兴义同呼吸共命运,见证了建州后兴义日新月异、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。

随着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、中国万峰湖野钓大赛、贵州省旅游发展大会在兴义召开;随着兴义万峰林机场通往全国的航线日益增加;随着汕昆高速、南昆铁路、盘兴高铁横贯兴义全境,市区面积迅速扩大到70余平方公里,为建设滇、黔、桂三省区结合部100万人口中心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如今,风华正茂、生机涌动的兴义,正以她多姿多彩、美轮美奂、仪态万方的俏丽身姿,以坦荡的博大胸怀、热情洋溢地迎接海内外宾客。

称赞溢美之余,又为兴义四十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和发展前景感到由衷的欣慰。我将在这环境优美、风光旖旎、四季如春、民风淳朴、人杰地灵、资源富集、区位独特、潜力巨大的高原山城愉快地度过此生,把兴义作为不是故乡胜似故乡的温馨家园。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