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是收获的季节。住在小区最西面的王奶奶,院子里用竹匾晾晒着刚采收回家的玉米、芝麻、黄豆、红豆,一匾黄,一匾红,一匾金,一匾黑,构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。
我知道,这些丰收的果实除了自给自足外,王奶奶马上倾力要进行的一项工作,是从中精心挑选最好的作为留种,它们是王奶奶的传家宝。
王奶奶今年82岁,十几年前村里的田地被统一征收后,她就随儿孙搬迁来我们小区居住。原本可以安享晚年的她,却还是很想种地,说不种地心里空落落的。她和儿子商量,将门前长约20米、宽约8米的庭院不种花木,用来种植蔬菜瓜果。一来儿孙们吃菜方便,二来可以满足自己种地的愿望。儿子从小在农村长大,理解妈妈的心情,说服全家人一致同意了这个方案。
从此,王奶奶一刻也闲不下来。上午,太阳还未升起,王奶奶已出现在她的"一亩三分地",不是浇水灌肥,就是松土拔草,一直要忙碌到中午。简单地吃过午饭,她稍事休息,又继续新一轮的劳作。
王奶奶在乡下种了几十年的粮食和蔬菜,种植经验丰富,什么季节该种什么,只要去看看她的菜地就知道了,她可是跟着二十四节气种植的呢。作为种菜小白的我,经常趴在她家院外探看。3月是一年种植的最佳期,可是今年3月,小城因为疫情传播,全城按下了暂停键,网购暂停,农贸市场休市。而移动互联时代,我的菜籽和苗秧都是从市场和手机app里下单的,来源一切断,我的种植被迫停止。我们小区划定为疫情管控区,人员在小区内可以流动。我溜达到王奶奶院外,只见她依然在她的"一亩三分地"忙碌,深耕过的园地已经井然有序地种了黄瓜、丝瓜、茄子、番茄等,长势喜人……我好奇地询问她哪来的种子,王奶奶笑着领我到她家。在她家杂库房的一角,玉米、南瓜、扁豆、黄豆、丝瓜、番茄等各色种子都用布袋装好,整齐地摆放在那里。王奶奶给了我需要的玉米、豆角、黄瓜和丝瓜的种子,看得出来,这些种子都是王奶奶精挑细选出来留种的呢,颗颗漂亮饱满。她说选育出好种子,日后可以少用或不用农药化肥,还说所有种子都要在"芒种"前下地,不然就误了农时。王奶奶捧着种子时,是那样小心翼翼,像捧着她的传家宝,种子在她手中也仿佛穿越了时间界限,流向未来,流向希望。
今年秋天,我的玉米丰收了,吃起来软糯香甜,正是我们所怀念的小时候的味道。
年复一年,王奶奶为留种倾尽全力。她说如果我们不好好留种,它们就会消失。以前在村里,各家都是这样留种自用,祖辈们也是这样。原来,种子并不是天生在那里等我们一键领取的,它们的背后有无数像王奶奶这样坚定守护和传承的农人,传统农耕方式里隐藏着我们中华民族多少生生不息的生态智慧啊!
王奶奶又开始新一轮的秋播了,萝卜、大蒜、青菜、香菜、菠菜,它们都是从一粒粒自留的种子落地生根……落日余晖中,王奶奶被拉长的身影,美得像一幅画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