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师同学再聚首

知远网

2023-12-27文/施直东情感

那一天,秋高气爽,日丽风和。早上,女儿开车,送我和老伴,从镇江出发,直趋扬中城区。这是应扬中的几个老同学之约,专程去参加聚会的。

我们这些解放初期扬中县中的老师和同学,曾经举行过多次聚会,这一次参与的人数是最少的,只五六人而已。

这些老师和同学,年龄都大了。他们现在都住在扬中城区的一家康复中心里。

扬中城区,现在全然是城市格局,城市气派。借助导航,七拐八拐,终于找到了民政局。康复中心就在附近,但是不知道该从哪条岔道才能进入康复中心。不一会,这几个老同学全都走出来迎接我们。彼此相见,第一印象是:大家都又见老了一层。

到了目的地,同学们带领我们逐个参观了他们各自的房间。这里的每一间住室,都干净、整洁、安静、向阳,设施完善。我和老伴不住地赞叹:这里真是养老的好地方!

我的这些七十年前的老师和同学,都曾经年轻过,都曾经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奋斗过,也都曾经吃过苦,受过累,经历过各种坎坷。但是,他们始终兢兢业业,竭尽全力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毕生的精力,全心全意完成自己所承担的那份社会责任。所以,这些如今进入老年的同志们,都是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敬佩的。

住在这康复中心老师和同学中,最年长的,是曾经教我们代数的窦老师。他是扬中元老辈的老教师。窦老师心胸开阔,忠于职守,曾经从一般任课教师到担任学校领导,走过扬中好几个中学,承担过超负荷的工作量,从来都是满腔热忱,尽心尽力。现在九十多高龄了,身体硬朗,思维清晰,非常健谈。据说有时还骑自行车走街串巷,完全不是老态龙钟的状态。他的夫人韩老师,一言一笑,一举一动,都充满活力。他们夫妇俩热爱生活,心态平和,积极乐观,在康复中心安享幸福的退休生活。

老常同学,也八十八岁了。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,他全心全意实干了一辈子。从小学教师,到中学校长,到县体委,再到县教育局长,面对这些性质不同的工作,他努力不懈,尽力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。老常的身体素质也很好。现在,言谈举止有条有理,从容随和。他告诉我们:"我以前从来不去医院。"前年偶然出了一次车祸,幸好并无大碍,住了几个月医院,完全得到恢复,现在精神头好得很。

老祝同学,曾经是同学中的"学霸",上进心和工作能力都很强。在扬中,当过教师,也做过行政工作。他一贯为人低调,谦逊稳重,待人接物满腔热情,彬彬有礼。在工作中,他不事张扬,埋头苦干,成绩斐然。这些年来,患眼底黄斑性病变,好多年了,"不能看书看报,只能听听电视",听力也不太灵敏,但是体质和精神状态都很好。

陆老师,健康,厚道,待人亲切和蔼。这一辈子,她在教育工作岗位上竭尽心智,教书育人,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。近几年,我们曾多次相见,都是春风满面。但这次见面,显得不如以前那样精神抖擞。原来是因为,近年遇上了不顺心的事,再加上自身某些疾病的干扰,情绪受到影响。好在她热情依旧,儿女们对她关爱有加,生活也还是有板有眼的。

印老师,应该是身体最好的一个了。她步履稳健,反应灵敏,心情开朗。虽然鬓发染霜,但听力视力正常,并且笑容满面,保持着平易近人、落落大方的风度,全然不像近九十高龄的老太太。她的儿女们也都各得其所,家庭和睦。她乐滋滋地告诉我们:"我明年过九十岁。欢迎大家来参加我的寿宴!"

我今年八十六岁。在这些老师和同学中,我是年龄最小的一个。"欢笑情依旧,萧疏鬓已斑。"在微信中,一个朋友笑称我是 "小施老师".我回应道:"‘小’,好温暖!"

这次相聚,我以《家乡情思》的小册子"赠给我故乡的老师和同学们",人手一册。其中,选择了我近年完成的十几篇短文,都是与家乡扬中和与扬中县中有关的内容。目的是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追忆扬中和扬中县中的风情与往事,交流我们彼此的共同语言,抒发我们彼此的乡情与友情。

康复中心门外的马路边,是一排 "万条垂下绿丝绦"的垂柳。下午两点多,我们一起在垂柳的绿荫下集体摄影留念。接着,我要返程了。大家依依不舍,一次次握手告别。

我们相约,待明年春暖花开时节,再多邀几个老同学,来扬中尽情欣赏江洲春光,尽情重温青春年少时的兄弟情谊。

我们期盼着我们这些耄耋老者再一次的相聚。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