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不觉,父亲竟已快到了鲐背之年。想来这一生,父亲对我的影响太多,一直想把他写到我的文字里,但当真提起笔来,在头脑中盘桓已久的父亲形象,像天上的风筝,忽远忽近,抓不住要领,只得一次次放下,拿起,再放下。记得上学的时候,老师经常布置“我的父亲”、“我的母亲”之类的命题作文,但出现在文字里的父亲,怎么看都变了形,加了多重美颜效果后,才能够勉强蒙混过关。
曾经想过用史记笔法,将父亲的身世经历、成败得失进行全面摹画,然而终因一些碎片式的回忆难成体系,而只得作罢。出身名门的父亲,在经过世事巨变后,家道中落,遑论钟鸣鼎食,连基本的温饱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,他们兄弟姐妹分散各处,正如曹公所言“好一似食尽鸟投林,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”。父亲一生没有做出过惊天动地的伟业,想要塑造成高大上的形象,当真不易。
父亲曾经确实是个英雄,是一个舍己救人的大英雄。在母亲的描述中,当年父亲是船厂的油漆工,在船舱作业时,舱内突发火情,脱险之后心系同事,返回火场进行救助,而被烧成重伤。他本可以在部队退伍后,成为一名人民警察,但他更想当工人,而最终导致残疾。如果当时能将他的壮举,将他在危难时刻的所思所想,将他生命垂危之际仍心系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危,一一展示,或许他真的成为名副其实的英雄,可以成为社会的楷模。然而,最终他却成了一个让人避之唯恐不及、面无完肤双手变形的残疾人。更重要的是,据说我父亲去救的那个人,在我父亲再次冲进火光冲天的船舱时,他已毫无声息地跑开了,使我父亲失去了一次做英雄的可能。但从没听他埋怨过谁,也没对自己的行为后悔过。
小的时候,我不敢相信他就是我的父亲,在我稍大一点的时候,更不敢承认那是我的父亲。
他确实是我的父亲。我母亲常说,我和哥哥的相貌都不及以前的父亲,那场火灾使他彻底毁容。我不敢想象,容貌英俊的父亲怎么能接受这个现实,为此他忍受了多少痛苦。
事故发生时,我还很小,母亲经常帮我回忆,那时我天天哭着要爸爸,而爸爸却在南京上海救治,命悬一线。
而我一直以为自己没有父亲。直到有一天,我见到了父亲。
记得那是一个冬日的上午,天很冷,母亲和姐姐哥哥都去上班上学了,留我一人独自睡在床上。尿淋湿了被褥,我站在床上,将一泡憋了很长时间的尿,尽情洒在地上,委屈地放声大哭。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,一个男人冲了进来,将我抱在温暖的怀里,给我穿上棉衣裤。然后我才知道,我是有父亲的,尽管有点陌生。
渐渐懂事了,但自尊心作祟,竟对有这样的父亲而日益感到自卑起来,因为周围有太多人嘲笑父亲的形象。特别是进入学校读书后,更不愿同学知道我有这样的父亲。
然而父亲却时常出现在学校和我的面前。可能是他想弥补自己不在家时的缺憾,时常在雨天为我送来套鞋和油布伞,或者由于我上学来不及吃早饭,而等在传达室,在下课时,给我送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。那时的我,因此时常抱怨他,但父亲仍乐此不疲。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,眼睛不禁模糊起来。
父亲虽然嘴上不说,但我知道,他是爱我们的,他用自己的行动。
上了初中,体育越加重视起来。父亲给我订了暑假锻炼计划,每天早晨天刚亮,便催我起来,陪着我,沿着马路一路跑去,从宝盖路到中华路。我跑回家,他便顺路到菜场买菜。一个夏天过来,我的跑步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,他也为我感到高兴。
父亲工伤后,便再也没有去单位上过班。一方面,是身体原因,而更重要的是,母亲上三班,我们兄弟姊妹三人也要吃饭,父亲承包了全部的家务。“都是为了你们”,那是父亲常挂在嘴边的话,虽然我们更愿意父亲去上班,但自己成了家后,知道那是一份责任。
印象中,父亲从不喊累,母亲称他为“机器人”。家里建房,堆了很多黄沙在院子里,下雨时,便急忙一个人将黄沙铲到遮雨的棚子里,汗水雨水交汇在脸上,而把上前帮忙的我们赶到一边。现在已记不清,那时父亲是如何在路边搭起防震棚的,他的手不是很利索,以至于到了下雨的时候,里里外外都是水。
父亲有“三宝”,烟嘴、放大镜和收音机。我和哥哥最爱那收音机,每天守在收音机旁听说书,是我们放学后最大的乐趣。父亲喜欢唱歌,晚上没事的时候,便拿出歌本,《我是一个兵》《我爱五指山,我爱万泉河》经他唱出来,有板有眼,高亢嘹亮。没有看他读过书,但他写出的信,一纸漂亮的行书,让我们羡慕不已。
到了晚年,他不想过多地让我们操心,当接过我们送上的豆浆包子饭菜时,不忘说上句:不要耽误上班。
父亲最大的快乐,是我能时常陪他到澡堂洗澡。他喜欢热闹,喜欢听人胡吹乱侃。
他常得意地调侃我:我比你幸福,我能享到儿子的福,你儿子身在他乡,以后怕是享不到他的福呐。
在父亲的眼里,幸福就是这么简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