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秀美的庐山南麓、鄱阳湖之滨,有一座美丽而年轻的城市——共青城。胡耀邦陵园坐落在共青城市的富华山上。
胡耀邦同志是新中国第一任团中央书记。他始终如一地爱护青年关心青年工作。1955年,上海市98个共青团员志愿者来到江西,在此垦荒。40天后,团中央书记胡耀邦专程赶往驻地看望青年团员,勉励他们,并为他们的生产合作社题名“共青社”。从此,这里便与共青团结下了不解之缘。1978年,胡耀邦题写“共青垦殖场”。1984年,身为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再次亲临考察,并题写“共青城”。从共青社、共青垦殖场到共青城,寄托着胡耀邦数十年的情结。1989年,胡耀邦因病去世。根据胡耀邦的生前遗愿,党中央同意胡耀邦归葬共青城。1990年12月,胡耀邦骨灰安葬在共青城的富华山上。
富华山耀邦陵园的入口处,刻着胡耀邦“心在人民无论大事小事,利归天下何必多得少得”的手迹。进入陵园,绿树掩映的石道曲径,将我们引入富华山巅。圆形斜坡草坪上,用红色的灌木丛排列出“耀邦陵园”四个大字。73级环形石阶,象征着胡耀邦73岁人生的曲折道路。陵墓的正面是旗形的石头,顶端雕刻着胡耀邦同志的侧面头像。旗面自下至上依次镌刻着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徽、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和中国共产党党徽,寓意胡耀邦历任少先队、共青团和党的领导人。碑文《胡耀邦同志生平》为中共中央撰写,刻在7米长的墨晶玉花石上。陵墓后面一块石头上,刻着胡耀邦夫人李昭题写的“光明磊落,无私无愧”八个大字。这正是胡耀邦同志“一生正气,两袖清风”的光辉写照。陵墓的整个造型如火炬苗,象征革命的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。墓地四周丘陵起伏,钟灵毓秀。整个陵园,一千余亩,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,显得庄严肃穆,郁郁葱葱。
陵园北侧是胡耀邦生平馆。从展出的260余幅照片中,我们得知胡耀邦同志出生在湖南浏阳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,因而对劳动人民充满着深深的感情。他14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18岁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。1982年至1987年初,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。
在胡耀邦生平馆中,有两幅图片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。一幅是胡耀邦在“五七干校”期间,卷着裤腿站在水田里插秧,那专注的模样,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。另一幅是胡耀邦与山区群众,围坐在草地上促膝谈心。那专注的神情,充分体现着党的总书记无微不至关心老百姓的疾苦……
胡耀邦同志是我党在革故鼎新时期的最具变革精神、最具性格魅力的领袖人物。他不论自己的处境如何,心里想的都是人民群众。他担任五年总书记,就有四个春节在“老、少、边、穷”地区与基层老百姓共同度过。他的足迹遍及全国一千五百多个县,是真正的人民公仆。
据说,富华山原名富阳山,是耀邦夫人李昭根据耀邦生前富国富民的思想,更名为富华山的。耀力兴邦,富我中华。这正是国之所愿,民之所向。